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税收概述第二节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要素第三节税收征纳制度第四节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税收是维系一个民族命运的大血脉。——卡尔.马克思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支付的对价。——霍尔姆斯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纳税,其他都不是必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产生税收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取得再分配来源的一种方式。二、税收的特征税收自产生以来,一直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强制性(二)无偿性(三)固定性三、税收的作用税收是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税收的作用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具体体现的效果。强有力的政府,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都是靠税收支撑的。只有不断完善税制,做到依法治税,才能充分发挥税收的重要作用。民以食为天,国以税为本。第二节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要素一、纳税权利义务人(一)纳税权利义务人纳税权利义务人简称纳税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是依法成立、能够独立支配财产并能以其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在纳税实务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还有:1.负税人。2.代扣代缴义务人。3.代征人。4.纳税单位。二、纳税对象纳税对象亦称征税对象。它是征税的目的物,也是缴纳税款的客体。纳税对象的计量标准是计税依据,即课税依据。以纳税对象的价值单位计算时,其计税依据为从价计税;以纳税对象的数量单位计算时,其计税依据为从量计税。既以价值、又以数量为依据计税时,为复合计税。三、税目税目是纳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每个税种的征税广度。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对那些纳税对象简单明确的税种,如增值税、房产税等,就不必另行规定税目。四、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课税的深度。(一)按照税率的经济意义划分税率可以分为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两种。名义税率就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就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其全部收益额的比例(比重)。在一般情况下,同种税的实际税率可能低于其名义税率。(二)按照税率的表现形式划分税率可以分为以绝对量形式表示的税率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税率。1.定额税率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因此又称“固定税额”。它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征收的某些税种、税目。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不同形式。2.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纳税。税额与纳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比例税率的优点是:对同一纳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有利于企业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展开竞争,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计算方便,也便于税收稽征管理。主要缺点是:不分纳税人的环境、条件差异及收入多少等,都按同一税率征税,这与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不完全相符,在调节企业利润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3.累进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对纳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均按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纳税。(3)超率累进税率。它与超额累进税率在原理上是相同的,不过税率累进的依据不是绝对数,而是相对数,如土地增值税。(2)超额累进税率。把纳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一定数额的纳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每超过一级,超过部分则按提高一级的税率计税,这样分别计算税额,各等级应纳税额之和,就是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如个人所得税。五、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纳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税法对每一种税都要确定纳税环节,有的税种纳税环节单一,有的税种则需要在许多流转环节中选择和确定。六、纳税申报期限纳税申报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超过限期未交税的,属于欠税,应依法加收滞纳金。各税种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同,有着不同的纳税期限。一般分为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种形式。七、税额计算每种税都明确规定了应纳税额的具体计算公式,但其基本计算方法相同,即: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公式中“计税依据”在具体运用时,又涉及两个概念:一是计税单位,亦称计税标准、课税单位。二是计税价格。对从价计征的税种、税率一经确定,应纳税额的多少就取决于计税价格,按计税价格是否包含税款划分,计税价格又分为含税计税价格和不含税计税价格两种。八、税负调整(一)税收减免1.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