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docx
上传人:丹烟****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docx

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三国时期职官制度比较混乱,有的国家沿用汉制,有的国家不用汉制用古制,甚至有些官职是自创的,如蜀国的军师中郎将、吴国的上大将军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仅供参考!曹操掌控东汉政权时,“罢汉台司,更置丞相”,曹操自己出任丞相,大权独握,另设秘书令,以掌机要。曹丕称魏帝后,设司徒行使相国职权,改秘书为中书,置中书监及中书令,以掌机要,而不另设丞相,中国官制史上首次出现中书监、中书令之官。在魏国中枢机构中,尚书台的权力大减,而中书的权力加重。因为中书监和中书令均为皇帝的亲信,其品秩地位虽不如相国或司徒,但可以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加重皇权。“政在中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中书成为决策机构后,尚书台则成为办事机构。这个改革,是中枢机构由“三公”制向“三省”制过渡的关键。曹魏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二人,另设五曹尚书,分别为吏部尚书、左民尚书、客曹尚书、五兵尚书和度支尚书。五曹尚书和尚书令、尚书仆射合称为“八座”。制定“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权的创举。“九品中正制”由吏部尚书陈群提出,他建议设大中正及中正之职以评定各州、郡的人才,根据评定把官员品秩列为九品,作为用人的依据,这个办法在初行之时曾收到一些效果。但到魏末晋初,上品的官职逐渐被门阀世族所包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晋朝时尚书左仆射刘毅曾上书晋武帝司马炎,痛陈实行“九品中正制”对国家有“八损”,建议“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晋武帝“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蜀汉官制大体沿用东汉末年的制度。最高职位为丞相,由诸葛亮担任。设尚书令,法正、李严、蒋琬、费祎等先后为之。蜀汉国小力弱,其职官制度不够完备。孙吴政权兼用汉魏之制。在中枢机构设丞相,孙邵、顾雍、陆逊等当过丞相,后来又分置左右丞相,如孙皓时万彧任右丞相、陆凯任左丞相。孙吴还设中书令、尚书令等官,但设置混乱,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三国官制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亦又以184年黄巾之乱为上限的说法。三国官制和汉朝官制基本相同,沿袭了东汉官制的内容。曹魏官制曹魏的国家体制脱胎于曹操所建魏国(指汉末魏王封国,不是后之曹魏)体制。曹丕称帝后,将魏王国官署与东汉的既有官署合并,之间产生了曹魏的国家体制,如魏王国属官大理钟繇,在曹魏建立后直接转为新朝廷的廷尉。由于曹魏的建立系汉献帝禅让的结果,所以东汉官制的旧制基本得以保留。曹魏官制的特点是将曹操秉政时期的“外重内轻”结构改变为“外轻内重”结构。由此,尚书台的权力由最高峰开始下滑,逐渐成为最高执行机关。侍中得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同时,中书省也建立起来,历经两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正式发展成为著名的三省六部制。曹魏中央官制曹操取得东汉执政权力之后,任丞相职以表明自身地位的崇高,但是他没有简单的恢复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而是直接将原属少府辖下的尚书台划转到丞相府官属序列。由于东汉制度里,尚书令是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所以这样的措施保证了曹操对朝政的控制,同时也无需对既有制度做很大的修订。这样,尚书台官员由原来的内朝官转为了外朝官。这种变革,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一次重要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尚书省的正式建立。据《魏书》记载,曹操的尚书初分为东曹、西曹、法曹,后来逐渐增置各曹,成为后世各部的发端。建安十六年(211年),魏王国初建,始置尚书、侍中以及六卿。尚书从东汉的中央官署变为藩国官署,仍然掌握中枢权力,体现曹操逐步建国以废汉的策略。曹丕代汉之前,控制中央军队的是中领军和中护军,都是丞相的属官,资深者可称“领军将军、护军将军”,负责统领武卫、中垒、骁骑、中坚、游击等新禁军。军队出征的时候,任命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统军,号四征,品秩相当与六卿(中二千石)。此时大将军官职保留,但是没有实际权力。曹魏建立后,以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军队最高统帅,后又于大将军之上设大司马,大司马、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为上公。①尚书省曹丕称帝后,尚书不再是丞相属官,成为独立的政务机关。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第三品,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第三品。由于中书省的设立,尚书省不再决定政策,改为负责具体国务的处置。下设五曹:吏曹(掌官员迁调)、左民(掌人民户籍、税赋)、客曹(掌属国事务以及与东吴蜀汉的外交事务、五兵(掌军官选任与军队训练)、度支(掌国库)治事,每曹设尚书1人,第三品。尚书之下设侍郎、郎中等官,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骑兵、考工、定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