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导航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重点]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2.内环境(1)概念:由__________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想一想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淋巴和组织液中。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水、无机盐、________、葡萄糖、激素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2.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渗透压①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_____________。③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7.35~7.45判一判(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和尿液都属于内环境。()(2)血浆渗透压取决于Na+、Cl-的浓度。()(3)过度减肥易引起营养不良,此时组织液和淋巴都会减少。()(4)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5)健康人内环境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1)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2)组织液与淋巴: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3)淋巴与血浆: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提醒(1)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的液体不属于体液。(2)内环境除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外,还有脑脊液、房水等。(3)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无所谓的内环境。(2013·湖南长沙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解析】各选项分析如下:【答案】C互动探究(1)①、②、③三处的O2浓度高低顺序应怎样排列?(2)举例说明图中①处含有哪些物质(不少于3种)。【提示】(1)①>②>③。(2)激素、抗体、尿素、CO2等。【易错警示】内环境成分的错误判断(1)误区:误把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血液全部认定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提醒: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此血液也不能算作内环境的成分。跟踪训练右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生物体的内环境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解析:选C。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要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量。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3)缓冲物质的调节: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变化很小,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状态。3.温度(1)人体细胞外液的正常温度是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2)体温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特别提醒导致组织水肿的五个原因(1)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2)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周围吸收液体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多。(3)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4)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5)肾小球肾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