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精品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难点: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2、突破方法:与课文结合,反复体会,老师适时指导。【教学准备】1、生回家充分预习,读熟日积月累。2、回忆课文内容,准备交流平台。【教学程序】一、交流平台1、生齐读交流平台要求,思考:交流平台让我们交流什么?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⑴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感情的?⑵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思乡感情的。3、生讨论,共同总结。二、日积月累1、生自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思考:这些句子都是讲什么的?2、讨论得出结论: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3、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4、全班总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5、师引:这些写思乡的诗句,又是通过写什么样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自己思乡情的呢?6、生讨论。7、生交流这些句子的原诗是什么样的?(有能力的就多交流,没有的多积累。)三、趣味语文1、生自由读文,说说主章主要讲的是什么?2、生讨论,这个故事趣在哪里?3、师出示全诗: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4、生讲其它趣味语文故事。【同伴互评】此设计条理清楚,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口语交际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交际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会有话可说。日积月累,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如果能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范文2一、教学内容分析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六、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思路】(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例题1:(1)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2)已知动点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设计意图】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