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采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采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2020-08-1913:00:04小编:admin教材分析: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八年级语文下册节选了其中一段。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课本所选一段则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设计理念: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学生分析:对八年级的学生,此前接触了一此古代诗歌,但对古体诗歌了解不多,因而课堂上老师将引导他们,并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气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给他们以最充分的表现机会和最广阔的施展空间。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3、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教学难点: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2、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诗经和“〈诗经〉六义”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和大家分享生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生2: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生3:“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师: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生1:我觉得这首诗歌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师:诗中的地点是?生:归乡途中。师:谁能再说说?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4、自主学习师:下面请同学们疏通词句,掌握主要内容。(教师请三名同学疏通词句,从而使学生了解文意)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5、合作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是怎样理解的?生1:“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状。生2:这一句也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师:说的很好。生3:“雨雪霏霏”句抒发了归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师:天气怎么样?生4:不好,下雨,下雪。师: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师:古人对这两句诗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吗?生5: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生6: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