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清明的古诗及翻译关于清明的古诗及翻译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日子,下面是关于清明古诗及翻译,请参考!清明的古诗及翻译1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翻译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龙蛇百虫,及时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草木。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只不过是满目乱蓬野草而已。清明【宋】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翻译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这样寂寞清苦生活,就像荒山野庙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火种,在清明节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翻译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栏杆和用红色砖砌成墙是刺史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走廊中唱歌,远远听到弦声,默默欣赏花。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里。清明的古诗及翻译2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除了扫墓,还有很多民俗习惯。下面这十首清明古诗词,带大家了解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第一首《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译文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第二首《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译文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第三首《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译文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蚤通早。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怎堪芳草青青。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饰比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这句实际是说芳草非常美。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上相,泛指大臣。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称“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个人以为前一说准确。路上骏马乱叫。红叱拨:唐天宝中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泛指骏马。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韦庄是晚唐时人,当时社会动荡。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第四首《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第五首《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译文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第六首《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