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准扶贫报告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村精准扶贫报告多篇.docx

村精准扶贫报告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村精准扶贫报告多篇【前言】村精准扶贫报告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1篇】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2】一、基本情况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二、存在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一)基础设施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三)安全生产方面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三、原因分析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四、扶贫对策(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二)实现长久发展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三)加强安全宣传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五、建议(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第2篇】最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1、村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2、劳动力资源状况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