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是浩****3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精选16篇)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2、看图了解诗意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3、介绍作者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C、师范读全诗。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鸣:“叫”的意思。捕:“捉”的意思。三、精读古诗1、读第一、二句。(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2、读第三、四句。(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5、背诵全诗。板书设计:所见骑黄牛牧童歌振林聪明可爱欲捕蝉闭口立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所见》教案范文篇2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看图导入1.(板书“见”)小朋友,你们能给这个老朋友组个词吗?(生组)是呀,看见、听见都是见,看来呀,用上眼睛,用上耳朵,都能有所发现!老师这儿有一幅画,你能用上眼睛和耳朵发现什么呢?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回答。(1)林樾: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对,这样郁郁葱葱、十分茂密的树林就可以称为“林樾”(板书)仔细观察这个词,它有什么特点?(都有木)一组小火车读一读――齐读。(2)牧童:(学生说“我看到了小孩骑着黄牛”时直接板书“骑黄牛”)你再仔细看看,这个小孩子在干什么的?这样放牛放羊就叫放牧,放牧的孩子就称为“牧童”。(板书)指名读。(3)蝉:“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蝉”知了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虫,右边读chán,是一个形声字。(字卡,指名读)听,你们听见蝉儿的声音了吗?(播放蝉叫声)是呀,蝉儿正在鸣叫呢!像这样正在鸣叫的蝉可以称为“鸣蝉”。再开一列火车读读――齐读。3.你还有其它的所看、所听吗?二、揭题1.以上是同学们看见、听见的,是“我们”的“所见”。(板书“我们”)在两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诗人叫袁枚,他是个善于观察、描摹细致的人,他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了这画中的美景,并把这些“所见”写成了一首诗,请你们仔细读读袁枚的《所见》,看看他比我们多看见、多听见了什么?2.第一次读诗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学生自由读诗。3.先请小朋友一行一行来读诗,其他同学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听他读正确了吗?(随机正音)4.四人小组合作读,每人读一句,先自由练习,等会我们比比哪个小组读得对。(先自由,再站起来,发现读错的句子再纠正、齐读。)5.大家一起再正确地、流利地、响亮地把古诗朗读一次。三、情景感悟、评赏古诗1.现在我们来找找袁枚的所见比我们的所见多了什么?2.生交流。(1)“歌声振林樾”:(我听到了牧童的“歌声”)(板书),这歌声怎么样?(声音响亮,在树林里回荡)从哪个字感受到的?(“振”板书)谁能用朗读表现出牧童放声歌唱的样子?(指名读)师引读:瞧,牧童正在快乐地唱;牧童悠闲地唱;牧童美美地唱;牧童响亮地唱;牧童清脆地唱。(2)“意欲捕鸣蝉”:已经去“捕”了吗?(板书“捕”)从哪看出来?(板书“意欲”)这就是指想要的意思。袁枚怎么知道牧童的想法的呢?(仔细看,发现牧童的眼睛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