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二、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收益递增规律(规模的经济性问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每一单位的平均成本出现持续下降的现象),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几家大厂所操纵”。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因素的增长。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题。“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三、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四、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于贝恩的系统研究(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二)勒纳、卡莱基的垄断指标的探索(三)约翰•莫里斯•克拉克(美)“有效竞争”概念提出和对其度量标准的研究,催育了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市场结构(Structure)1.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2.市场行为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3.市场绩效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4.产业组织政策“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SCP)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等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三、其他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