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编.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2021)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编.pdf

最新(2021)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编.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2021)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编准备单元蒸发的快慢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第一单元冰淇淋冷藏箱第一课热传递1.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第二课热的传递方式1.热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传热方式叫作热辐射2.热辐射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例如太阳在传递热的时候就可以穿越真空到达地球。3.热在水中是通过上下循环、相对流动的方式传递的。4.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膨胀变轻,就会向上升,而周围的冷空气比热空气的密度大,就会流动过来补充,然后受热之后再向上升……这样循环往复整个房间的空气都会变热。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对流。水和空气一样,都是可以流动的物体,所以热对流也是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5.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第三课材料与保温1.棉被里的棉絮疏松多孔,里面有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裹着棉被的冰块温度上升比较慢。2.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像铜、铁、铝这样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3.热的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散热的场合,而热的不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第四课结构与保温1.单层玻璃内外表面温差较大,玻璃内外的空气都可以对流,热传递速度快;双层玻璃每层玻璃内外表面温差较小,两层玻璃间合适的间隔可以有效防止夹层空气的对流,静止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比单层玻璃要好。2.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我的假设:在相同时间内,双层结构温度变化幅度小。相同条件:塑料瓶、水的多少和初始温度、时间不同条件:单层结构与双层结构。实验步骤:(1)用大塑料瓶套小瓶的方法,制作双层结构瓶。(2)分别在双层瓶和单层瓶内倒入同样多的温水,记录初始温度。(3)用橡皮泥将温度计固定在测量位置.....(4)每2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共观察10分钟。结论:结构是影响热传递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五课制作冷藏箱1.利用材料的导热性(热的不良导体)、物体的结构(双层结构)等因素设计冰淇淋冷藏箱的设计图。2.评价时,从保温、坚固便携、美观、成本等角度评价作品。第二单元人体司令部第一课感官、大脑与认知1.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2.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产生视觉信号,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3.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刺激耳蜗的听觉细胞产生听觉信号。听觉信号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形成了听觉。4.物体的气味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内的嗅觉细胞产生嗅觉信号,嗅觉信号沿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食物刺激到舌头上的味蕾时,味蕾就产生了味觉信号。味觉信号沿味觉神经传至大脑,这时人就感受到了物体的味道。5.人体皮肤上有很多感受器,触摸物体时会感受到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触觉。6.物体→刺激→感觉器官→神经传递→大脑→感知物体7.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8.光线、声音、气味等外界刺激是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但是过强的外界刺激也可能会损害感官,这时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第二课保护感官1.我们沐浴在外界环境刺激的海洋中,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缺少任何--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是不全面的。2.要注意避免强光、强噪声等过强的刺激感官,以免受伤。还要注意卫生,避免感觉器官发生感染。3.晶状体变厚、睫状肌收缩痉挛等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4.儿童和青少年在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或者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躺着看书、在行驶的车辆上或者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都可能引发近视。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导致体内缺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