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科学概念的构建与探究能力协同发展策略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科学论文:科学概念的构建与探究能力协同发展策略谈.doc

小学科学论文:科学概念的构建与探究能力协同发展策略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论文落地生根才是真发展——科学概念的构建与探究能力协同发展策略谈摘要:科学概念的构建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协同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以探究为核心,以原理性的科学概念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前概念出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帮助提供结构材料,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使其进行科学地推测与验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同时发展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关键词:科学概念探究活动前概念构建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关注的是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并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清探究步骤,发展科学概念。郁波老师在《关注科学概念》的专题报告中,强调要用原理性的科学概念引领着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然而,很多老师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现实中的形式与实质发生疏离。自己的教学把掌握知识技能的目标给丢失了,同时,期望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水平、实证精神等诸多素养的提高又难以体现,自己也模糊学生在参与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后具体得到了什么?如何实现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能力协同发展?我们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潜心钻研教材,尊重学生经验,从学生前概念出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帮助提供结构材料,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进行科学地推测与验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一、尊重学生经验,暴露前概念,矛盾中构建新概念(1)尊重学生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和遵从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推动学生自己去做研究。这种学生在学前由于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有别于日后将要接受的正规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概念,称之为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往往是非本质的、肤浅的甚至与科学概念相悖的,这对形成科学概念会构成障碍。因此,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是新概念建构的基础。(2)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状况,尊重个性差异,运用各种方法暴露其前概念。某种程度上,科学课的学习可认为是改变学生前概念的过程,是不断修正和完善科学概念的过程。比如老师把准备好的马铃薯放入一杯水中,要求学生预测马铃薯的沉与浮。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知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会沉入水底,实验证明学生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学生的前概念。但当老师把马铃薯放入另一杯水中时候,马铃薯却浮在水面上,学生的前概念受到挑战,产生困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问题1:为什么在1号杯中下沉的马铃薯到2号杯中就会浮起来呢?问题2:老师的两杯水是不是一样的?学生观察老师的实验演示,发现了原来沉入水中的马铃薯在另一杯水中浮了起来,在马铃薯不变前提下,实验结果产生了变化,他们对两杯水产生了怀疑。两个问题都有前概念的支撑,尤其是问题2,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马铃薯在水中是下沉的不可能浮起来,现在浮起来了,只有一种解释,可能两只杯中的水不一样,对当前的概念不满是产生概念改变的关键因素,从而主动要求探究。可见,前概念在帮助学生提出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探究对象中每一个相关的前概念就可能排除一个探究问题的变量,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探究性问题,为学生建立符合逻辑的猜想和假设奠定了基础二、精心设计,明确探究步骤,过程中构建新概念科学课堂关注的是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并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清探究步骤,发展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探究活动内容过多,活动目标指向不明,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学目标贪大求全,都是真是存在的。刘默耕先生曾说过,小学科学应努力追求“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境界。这都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切入点小,研究要深,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月相变化”,按照教材安排:第一个活动画月相,第二个活动给月相排序,第三模拟越想变化,最后一个活动观察白天的月相。教材这样安排是基于学生有了足够的、准确的有关月相的信息,通过模拟实验来学习月相变化的原因。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月相信息的了解是零碎的、无序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需要我们对这一内容进行重新设计调整。首先在课前布置半个月的观察作业,时间定在农历的初一至十五。考虑天气等实际因素,时间再提前。正式上课时学生带来观察记录,张贴于教室,便于学生交流讨论。这个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观察活动给予精心的准备和指导,主要包括观察时间的确定和记录单的设计等方面。教师需对学生探究活动深度思考,精心设计、准备甚至不断的修改完善。直接让学生记录,学生对月相的排序是很模糊的。要求学生记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