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岱庙导游词岱庙导游词(精选8篇)岱庙导游词篇1嗨!大家好,我是大家这一次来泰安游岱庙的导游,我姓x,大家叫我导游好了!今天游岱庙时,请大家除了美丽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轻轻的脚步和由衷的赞叹,什么也别留下。谢谢合作。好了,我也不多说了,咱们开始这一次的旅行吧!g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巍峨的岱庙前。大家注意到了吗?岱庙前面,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的起点。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围墙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长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个院落。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天贶(kuang)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白色的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ying)环绕,云形望柱齐列,周围施以回廊,回廊把岱庙这座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岱庙的崇仰。从天贶殿后门出,有砖石通道与后寝宫相连。是皇帝祭泰山下榻(ta)的地方。这座高大、古老的庙宇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从岱庙出来,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也称中路。我们从这条路就可以登上泰山极顶了。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这次岱庙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请你们继续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回味美好泰山的时候,也要记得带你们一起游岱庙的小高导游哟……谢谢大家的支持,再见!岱庙导游词篇2岱庙古称东岳庙、泰岳庙,也叫泰庙,明代开始称为岱庙。它是泰山上下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古代帝王来泰山时祭祀泰山神的场所。据文字记载及文物调查证实,岱庙初建于秦汉,随着泰山神信仰的逐步增大,岱庙规模也日益增大,以宫城形制来营造岱庙,是宋代以来所严格遵循的制度。先看一下岱庙的平面图。整个岱庙呈长方形,四周城墙高筑,四角都建有角楼,总占地面积约占9、6万平方米,城内布局严谨,对称规整,以一条南北方的轴线为中心,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两边以庭院形势对称分布,这些院落各自独立,以幽雅、质朴的风格与主要建筑的庄严、肃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统一。游岱庙要从遥参亭开始。遥参亭又名“草参亭”是岱庙的前庭,古帝王来岱庙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遥参亭举行一个简单的拜仪式,遥参也就是遥遥祭拜的意思。在遥参亭与岱庙之间的中轴线上,是清康熙20xx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组织人筑建的“岱庙坊”,石坊的上部为仿木结构,在石坊的梁柱,额板等地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献宝等二十余幅图案,图案设计均采用对称的手法,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现存清代石雕建筑珍品。岱庙四周有八个门,朝正南的为五个,中为正阳门,正阳门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门”西为“见大门”,意思就是说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配天门是岱庙的第二重门,创建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间,取孔子语“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后曾多次整修,现悬挂的“配天门”牌是当代书法家舒同书写,殿内原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现在是流动展室,为泰山民俗展。走右边,此为三灵候殿,祭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传说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在南天门见三神人,加封为“三灵候”后来建此殿专为祭祀。现神像早已被毁,在殿中间陈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当”。在岱庙内共有碑刻二百多块。有“宣和修泰岳庙记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0xx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庙的记事碑,碑高9、25米,宽2、1米,仅龟座就高1、85米,重约4万斤,是泰山上下现存最大的一通龟趺碑。据碑中记载,此次重修后,岱庙内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写,朝散大夫篆额并书,碑阳刻有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东巡抚中州李戴,巡抚清源吴龙徵(zheng)题,田东书写的“万代瞻仰”四个大字。前人有很多丰碑,在明代时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几个大字,此碑就是如此。进汉柏院,门匾上写“炳灵门”。这处雅致的小院名叫汉柏院,因院内保存有五棵柏树,相传为汉武帝公元前120xx年来泰安封禅时亲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灵宫,供奉着泰山神的三太子炳灵王,毁于战火,1959年在炳灵殿旧址建起汉柏亭,此院内共有碑刻90余块。西北侧中间一块,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汉柏图碑,乾隆皇帝的诗文留世的很多,但画却很少见,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见。乾隆曾十次来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诗文,汉柏连理枝这幅图是乾隆回去后凭记忆绘制的。北边这通碑是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