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某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

某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某风景区调研报告中山陵风景区调研报告“游龙盘曲之上,伟人长存于内,历史传承其间。”这是对中山陵园风景区的传神写照。中山陵风景区坐落于南京城的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8′24″~118°53′04″,北纬32°01′57″~32°16′15″之间。以紫金山为主体形成的中山陵风景区是由钟山南麓风景区和钟山北麓风景区两部分组成,包括了6大景区:山顶景区、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白马景区,自然景观区和灵谷寺景区。中山陵风景区现有面积约31km2。景区内现有文物古迹、遗址共200处以上。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其中的明孝陵已经获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山陵风景区以古都历史文化为核心、陵墓文化为代表、民国文化和明文化为主线、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山、水、城、陵为一体。风景区内历史人文景源、现代人文景源、生物景源、山景景源、水景景源和天景天象景源六大景源相互融合,形成了自身别具风格的景源特点。建国以来,中山陵风景区一直作为南京市发展旅游业的“拳头产品”之一,得到重点整治与开发:风景区内道路被扩建,环境得到了整治;大型的旅游饭店、会议中心、商业游乐设施不断添建;一些重点景区进行了二次开发。由于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原因,在综合整治开始实施前,景区内驻扎着近百家单位,有个自然村庄、个居民片区。这些单位和居民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景区风貌,还给风景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蚕食土地、违章搭建现象屡禁不止,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管理不到位以及各个部门的权限不统一,导致相当一部分土地被瓜分。另外,由于区内农民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部门也没监察到位,造成这部分地区卫生环境差,垃圾胡乱堆放,凌乱不堪,建筑凌乱。特别在中山陵周边与城市相结合的区域,一方面为了把住房租给外来人员居住以获得利益,大部门居民进行违章搭建使得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居住环境更加地让人无法忍受。尽管有关部门多次采取措施,加强整顿,但是根本得不到解决。这些区域的环境破坏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中山陵风景区,但是作为外围区域的环境问题必然会给风景区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不便,导致环境保护无法有效进行,既损害了中山陵景区的整体形象,对南京的负面影响也难以估量,同时也阻碍了南京市整体城市化的进程。按照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南京”和“文化南京”的基本思路,中山陵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巧遇南京大规模进行老城环境整治的契机。2004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用4年的时间,投资近20亿元对中山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治,进一步改善风景区的面貌,改善城市的环境。中山陵园风景区作为南京老城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定为当年“两河、两带、三区、四点、五片”之中的三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整治的重点是中山陵园风景区边缘,紫金山南风景游憩区、沪宁线南景观改善区和山北风景游憩区三大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6.3平方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也顺应民意,拆迁了景区内的多个自然村和多户居民,并计划拆除建筑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实施拆建还林、退耕还林和荒地补绿完善景区内道路、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整治琵琶湖、前湖、紫霞湖等水环境。自此,中山陵风景区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修复。存在问题:旅游活动中,在风景区大兴土木必然会破坏原生态自然,尤其是风景区旅游开发公司为了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而大面积移除地表植被,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的最直接伤害。其次,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身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不当的和过度的旅游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同时在园林规划中,步行道设计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加重。而且随着进入旅游区的游客日益增多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尾气污染日益增加,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己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对人的身体健康和中山陵风景区内自然生态的稳定产生较大影响。在风景区环境污染中,垃圾污染始终是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其实几乎每一个游客身上都存在一种意识一“无根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作祟,使得大部分游客倾向于选择方便自己而破坏环境的行为模式。作为一个匆匆过客,作为一个消费的游客,他们心中信奉的不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环境不受破坏而是随心所欲地享受旅游的快乐和开心。这样的他们就很难对即将离去的环境有什么执着的情感,也很难踏踏实实地去维护和保护即将离开的美丽。解决问题:虽然加强立法、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己经老生常谈到三岁小孩都能耳熟能详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不能只摆在表面做样子,相关部门必须下定决心严格地去实施执行。正是由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