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题与答案.docx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题与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题与答案2016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题与答案巩固练习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蓓蕾(bèi)毗邻(bǐ)讥诮(qiào)应酬(chóu)B.蛮横(hèng)强劲(jìng)症结(zhēng)连累(lèi)C.忏悔(chàn)谛听(dì)莠草(yòu)谙熟(ān)D.撰稿(zhuǎn)玷辱(diàn)悖逆(bèi)曲解(q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缄默戎马倥偬得龙望蜀刻鹄类骛B。遐迩瑕不掩瑜应接不暇焚膏继晷C.锱铢矫柔造作殒身不恤万里平筹D.饿殍追本朔源畏葸不前腾挪叠宕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②由于劳资双方不断的经济纠纷,原来签署的合同协议终于被了。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耳朵对环境的,和眼睛不同,完全没有休息的时候。④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一般都是经济基础的。A.中止终止反应反映B.终止中止反映反应C.中止终止反映反应D.终止中止反应反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南宋诗人谢灵运。B.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成绩悬殊,良莠不齐。C.在茫茫沙漠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渡难关。D.过分的循规蹈矩的人就缺少了创新精神,这并不是新时代所欢迎的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剥下了这个正人君子的真面目。B.保护和建设好草原,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将愧对子孙后代。C.由服装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根据饭店特点和时装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对服务员着装进行了评判。D.要搞好法律监督,检察人员就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6.为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有些少年朋友说:我想学好作文,就是太难了,没有信心。其实甲你想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地就学会学好作文,那当然是不行的;但你只要乙,那就一定能学会学好。(1)填入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2)填入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愿意学,有恒心地学,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B.愿意学,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有恒心地学C.认真学,愿意学,讲究方法地学,有恒心地学D.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愿意学,有恒心地学参考答案1.BA毗píC莠yǒuD曲qū2.BA陇鹜C揉畴D溯迭3.D近义词的侧重点不同。4.DA独占鳌头应改为占有一席之地。B良莠不齐,是指有好有坏,本句话指程度,应改为参差不齐。C休戚与共指在任何安乐艰难的时空都团结一致。本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共渡困难,应改为同舟共济。5.CA将真字改为伪善。B在加强法制之后加上的办法三字。D把熟练二字改为广博。6.(1)D因为本项开首的无难事,紧接上文认为作文太难了的说法。(2)B后半句讲的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而本项四句话构成正确的逻辑推理,是一个承接复句。巩固练习题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悚然(sǒng)殷红(yān)拮据(jié)佶屈(jí)B.讣告(fù)木讷(nà)卑劣(liè)寒伧(chen)C.宽宥(yòu)冗赘(rǒng)溘然(hé)反诘(jié)D.鬼蜮(yù)稽首(qǐ)委蛇(yí)模样(m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低劣风云变换失口否认大声疾呼B.筹划鳞次栉比怙恶不悛宵衣旰食.C.时弊栽脏陷害滥芋充数苇编三绝D.哀鸿手屈一指四马难追气势恢弘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方地区各部落打消了反叛之心,彻底了蜀汉②诸葛亮盂获的故事,流传千古,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过程。③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④和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A.降伏降服关注关心B.降伏降服关心关注C.降服降伏关注关心D.降服降伏关心关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