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学会用好人-不是只是说说而已(职场经验).doc
上传人:雨巷****碧易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管理者学会用好人-不是只是说说而已(职场经验).doc

管理者学会用好人-不是只是说说而已(职场经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管理者学会用好人,不是只是说说而已(职场经验)管理者学会用好人,不是只是说说而已雷军曾说:一个好的CEO,至少应该用70%的时间去招人。当然,这不等于说一个用了70%时间去招人的CEO就是好CEO。比招人更有挑战的,其实是用人。很多公司之所以被称作黄埔军校,其实是卡在了用人这环。所以,我觉得在雷总这句话的基础上,还应该有如下补充:一个好的CEO,应该把30%的时间用于招人,把70%的时间用在用人。凡是说过公司缺了谁都能转的CEO,个人能力再牛逼,也绝对称不上好CEO。出版、新媒体、公关策划、版权运营,我们不只做书这是联合天际LOGO墙上的SLOGAN。有趣、实用、涨姿势,是我们的品牌宣言。如果不满足于做传统出版,想要涉足更多跨界的新形态文化产业,首先需要洗脑的是老板自己。所谓洗脑,就是要明白,你要找的是创业伙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员工。既然是创业伙伴,你需要给的,首先是梦想(软件),其次是可供分享的企业成长红利(硬件)。清晰勾画梦想蓝图,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和股权激励体系必不可少。众所周知,这早已不是个靠单打独斗可以闯天下的时代,连资本市场都那么看重团队价值,当老板的,从创业一开始就应该明白:团队的重要性胜过一切。不敢说我有什么心得,只能说在公司成立以来短短的大半年,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体会,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二。作为老板和领队人,多把你的工作和想法晒出来。我们的新媒体总监在跟我见面之前,把网上所有能搜到的我写的文章都看了一遍,才谨慎地跟我联系,因为他想了解这个家伙的价值观、对文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有认同感。从认识到确定加盟,我跟他只见过两面,第一面谈对文化行业的趋势判断,一拍即合,第二面就已经在谈具体的工作开展计划。因为有前面的一些文章垫底,公司的创业格局、行业定位、远景规划,乃至老板的性格人品,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背书。大家见面可以聚焦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更快达成一致意见。事后我发现,绝大多数新同事在面试前,都曾人肉过老板写的东西。《纽约时报》畅销书Showyourwork《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作者也提到了同样的理论。晒出你的工作,比晒美食、晒自拍有意义得多。不但可以为你的公司和事业背书,也可以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合作机会。作为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我每天在朋友圈晒工作,晒产品,晒想法,不经意间就收获了一波主动帮你推荐人才、选题和寻求合作的朋友。一定要用比你在某方面更专业、更强的人。一旦用,就要放手。从去年(2014)的7月10号到8月4号,「未读」的微信公众号从0做到粉丝破万,瞬间吓坏了各家同行。有人问我到底是多少人的新媒体团队在做内容,根本不相信幕后其实只有新媒体总监一个人。我的回答很简单: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相信他的专业能力一定超过你自己(不然你为什么要找他?),放手让他干,一定会给你惊喜。因为他首先是一个顶十个的高手,而当他招募到手下时,也会以同样的理念去对待他们,激发出更自由的创造力。所以,短短不过八九个月,公司旗下的公众号已经形成了品牌旗舰账号+垂直细分精品账号的矩阵式新媒体平台。自有粉丝已接近20万,加上联盟合作的众多精品账号和百万级的大号,一篇原创的优质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引发上千万次的授权转载阅读数。我们一位刚刚签约的应届北大研究生,并不是因为高薪高职位选择了我们,而是因为她的领导给了她最自由、最开放的新媒体内容策划空间。只要不触碰敏感话题,其他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审美和喜好来,哪怕小众都没关系,相反,可能越小越精致、越有生命力。作为老板,我只是在他们每天发布微信前有一个预览环节,目的是把住政治观、挑错、提改进建议,对选题和编排设计没有硬性干涉。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比他们更强。在所有的工作标准面前,老板必须是独裁者。这半年多的创业,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团队激情始终高涨,战斗力超强。我把这种战斗式的工作定义为带兵拉练。在我看来,比战果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带领团队打仗的过程中,迅速建立所有工作的标准。一条微信图文,标题如何既能吸引粉丝打开,又能精确提炼文本内容?一个微信账号的LOGO设计和SLOGAN,如何体现整个品牌的审美态度?随书夹放的书签、不干胶贴纸应该采用什么材质和工艺,放置在什么具体位置?你是接受一本书有塑封就行,还是必须要求塑封的塑料膜平整紧致?投放一篇公关软文,是必须按照客户要求只字不改,还是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宁可退钱也不发布?所有的这些,都是标准。有一次我对一本新书的宣传视频非常不满意,说了一句特别重的话:如果做不出该有的水准,不如不做,否则就是砸自己品牌!而且直接批评的是提供视频制作需求的产品经理和营销经理,因为她们竟然连一个视频大纲都没有给就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