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考语文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听云****君哇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考语文模拟考试.docx

2022年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考语文模拟考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温州外国语学校2010年模拟考试语文卷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24题。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春天一旦kuà(1)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lǎng(2)又朦胧。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清新的、充pèi(3)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树枝在空中自由舒展,那xiān(4)细的枝梢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蜀南竹海的中心景区7万余亩楠竹绵延起伏,逶迤苍茫,宛若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景色十分宜人。林中嫩竹泻翠,林荫蔽日。风起时,(1);风止时,(2)。晴日,天气清朗,绿光闪烁,(3)。雨天,云缠雾绕,(4),竹影婆娑,如墨似画。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3)▲,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4)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5)▲,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6)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7)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A)▲。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B)▲。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阅读文学作品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体验。它能带我们进行神奇的想像之旅:凡尔纳的(1)(填书名)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2)(填人名)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则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老舍的《骆驼祥子》记叙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3)的故事,《傅雷家书》中让我们体会到了(4)。5.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明确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请结合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以主人翁的姿态向来宾推荐一个本地的旅游好去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你所推荐的旅游胜地拟一条不少于50字的电话彩铃文字(可以从家乡的文化、历史、人物、景物、等内容入手,仿照示例编写)。(3分)示例:您好!欢迎您致电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这里有“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奇峰异石,各具情态的飞瀑流泉,曲折迂回的茂林幽谷,欢迎您畅游有中国“东南第一山”之称的雁荡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生态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你认为我们市(县)的哪里的生态环境急需保护,请说明理由。(3分)保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14分)乱翻书雷抒雁(1)以吃饭喻读书,大抵不应错。人们不是总说书是精神食粮么?既是吃饭,固然“舌之于味有同嗜也”,但更多的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读法。(2)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边,考试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一个圈进另一个圈,一层层往所谓高处去。那时的读书,只为充饥,难甘其味。是“苦读”,方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折磨。小时候,每一次升级后,要做的第一件快事是烧旧课本,以释心恨。(3)参加工作之后,才真正体验到古人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地翻书,为实用而读居多。读书既不系统,又难集中。半世编辑生涯,乱七八糟读了一肚子书,世上事物,人间道理,或古或今或中或洋,也都知道一些,但也仅是“知道”而已。比不得学者们,业有专修,学有专攻。(4)大半辈子如此这般过去,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