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易错字教学研究.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易错字教学研究.docx

高中易错字教学研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易错字教学研究第一篇:高中易错字教学研究【摘要】根据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高中生需要掌握汉字基本意义以及熟练运用汉字。易错字产生有许多原因,客观方面主要是汉字复杂难懂;主观方面有学生知识的负迁移,望文生义等方面。对这些现象提出教学建议。【关键词】易错字;高中教学2011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与关于识字与字的评价,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行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学生的书写错误和拼读错误经常发生。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运用能力都有要求。一、易错字产生的原因(一)客观方面苏培成的《语言文字应用探索》中提到一些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北大教授钱玄同认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还认为汉字有着难识,难写,妨碍教育普及、知识传播的罪恶[1]。学者对汉字的认识不免有失偏颇,过于极端,但从这个观点看出,汉字是复杂难懂的。即汉字并不是一种完美而毫无缺陷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多变,这是造成书写和读错重要原因之一。就两千多个常用字而言,平均每个字有11.2笔,其中在17笔以上的就有22字,这增加了人们学习汉字并掌握其书写的难度。历史在发展,汉字一直发展演变。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方块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不断地发展演变。在当今的汉字书写中,诸如古今字、通假字之类的古书用字仍时有出现。古今字的产生有时间先后的问题,而且今字产生以后,它所分担的意义只是古字的一部分,在读音上也往往有些不同。1、音同音近致误。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字义不同的字,导致学生书写和辨别错误。汉字同音字很多,如:“辈”与“倍”字,学生在成语书写和辨别“人才辈出”与“人才倍出”会出现混乱。读音相近字,如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声韵母近似,声调的不同。音同音近的字在汉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只记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就很容易用错。2、形似致误。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叫做形似字。形近的汉字,汉字产生后就有了形似字,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象形。客观事物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相似性,“据形会意”而产生的汉字自然免不了字形近似,实际上,这种形似汉字是客观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在字形上的表现,由此形成的形似字的辨别与书写错误是难以避免的[2]。汉字中字形相近的字多,多一笔少一笔,甚至笔画的长短都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二)主观原因1、望文生义。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组或短句,其涵义通常并不等于各个词义的总和,如果不顾成语出现的语言环境和它特定的内容,只照字面或所引资料的字面去解释它的意义,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3]。不能正确地鉴别、理解所依据的语言材料。不认真鉴别材料,常常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同样,对所据材料理解不透,推敲不严,也会产生错误的释义。望文生义、义例不符很多时候是由这条原因造成的。2、知识负迁移。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于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影响。迁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一种背景下的学习促进了另一背景下的学习时就是发生了正迁移,而负迁移发生在阻碍或干扰了其他情境下的学习[4]。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的负迁移所造成的。如:四川西南一带的学生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从现实语言环境中接触到一些词造成学习的负迁移。“咯血”读成“kéxuě”,正确读音是“kǎxiě”。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有存在,之前所学或知道的知识造成知识负迁移。3、不明典故来源。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5]。有些成语只能了解成语的典故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追溯词源,据源辨形。汉语成语中,有很多都来源于古代诗文、典帮、神话传说等,根据成语的来源,便能正确判断字形的正误。二、易错字教学对策(一)分析字形形符分析形声字本义的例子。形符在造字时是表示事类的,所以它一般都能提示词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这些形声字的形旁,大多与字义有联系。借助形旁推测。分析字的构造,追溯字源。例如,“功亏一篑”,常见的错字是“功亏一溃”。一般同学认为所以有努力到最后就崩溃了。其实这个词语要分析“篑”这个字,它是竹字头,本义肯定跟竹子有关,是盛土的筐子。《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讲的是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高的山。眼看着山就要九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认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总认为只有一筐土而偷懒,所以这一筐土至死他也没堆上,终究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理解了词语的来源就不会认为是崩溃的意思。结合语境,依义定形。即字不离词,根据词语的意思,判定字形的正误。整体把握词义,据义推断。有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不能简单地将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