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政治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科版初二政治上册教案.docx

教科版初二政治上册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科版初二政治上册教案[前言]教科版初二政治上册教案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科版初二政治上教案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2、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选择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评价自己。内容分析:本课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第一部分“剖析从众”分为两个层次:“从众种种”和“从众是与非”。侧重分析学生中常见的从众现象,正确认识从众现象的问题。第二部分“走向自主”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和“自主选择,勇于负责”,主要认识从众心理的原因及避免消极从众的方式或途径。第一部分:剖析从众(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众种种首先从生活现象出发,分析什么是从众和从众现象。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从众现象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认识学生中的从众现象。【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了解从众有积极的从众,有消极的从众和有害的从众。接着先以一篇阅读材料,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积极从众现象:有助于完成群体的目标;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等。以“物理学家富尔顿的‘习惯’”“愚蠢的毛毛虫”和学生消极从众的表现三篇阅读材料认识消极从众的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第二部分:走向自主(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明确缺乏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具体分析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其次,从独立思考、提高自己两个方面提出了克服消极的从众的方法或途径。【第二层次】自主选择,勇于负责明确产生从众现象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方面来自社会群体的压力与影响;另一方面是缺乏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提出了两个克服从众现象的方法:培养、发展个性和能力,尤其是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锻炼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教科书先通过阅读材料“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说明既要自主地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还要为这种选择和决定的后果承担责任。教科书还对如何作出选择及行动具体步骤和方案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对于后者,则相对“细致”地结合学生团体生活的特点分析了如何锻炼抵制、抗拒团体与外部压力和诱惑的方式或途径。最后,结合阅读材料“梨无主,我心有主”总结出,只有坚持“心中有原则”,自觉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和影响,并自主作出正确选择,那么就可以克服从众现象。第一部分剖析从众1、课时:建议用1课时。2、重点: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的从众心理。3、板书设计:1、什么是从众现象?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什么(P53)2、列举生活中的从众现象(1)积极作用(P55)3、从众具有两重性(2)消极影响(P57)4、导入建议:P52插图《都跟着跑起来了!》或《望天》《闻苹果》《阿呆排队进公厕》《毛毛虫实验》等5、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列举身边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影响6、结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是十分常见的,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具有两重性7、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从众的两重性,克服盲目的从众,也要克服盲目的反从众8、教学反思:第二部分走向自主1、课时:建议用1课时。2、重点:避免盲目的从众心理,走向自主。3、板书设计:(1)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P58)(2)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P59)(3)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P59)(1)独立思考,明辨是非。(P58--59)(2)自主选择,勇于负责(P59--60)(3)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的压力和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P62)4、导入建议:问题导入:导致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怎样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5、活动建议:P59“搜集名言警句”应课前布置;其他活动口头回答即可6、结论: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自主选择,勇于负责;坚持原则,提高抵抗力,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才能走向自主7、注意的问题: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归纳;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加强正面引导8、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若干问题的探讨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学校德育新体制,需要学校、社会、家庭方方面面携手协作,密切配合。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课在德育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着独特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加快我校实施“愉快教育”的步伐,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根据我们实践体会,就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功能和教学规律问题略谈浅见,与同行研讨。一、思想品德课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功能(一)思想品德课在小学德育系统工程中的地位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