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11、目的:为保障公司安全,确保公司安全生产,为公司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突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到灭火器材用时无碍,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3、职责:人事行政部保安队负责落实检查和保管。人事行政部负责督导和指导。4、程序细则:消防器材人事行政部负责,每半年综合检查一次,每月点检一次,做到临警好用。本制度所指的`消防器材具体为:各类灭火器、消防栓以及其他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安置好以后,必须由各部门安全消防责任人负责,分段、分块落实到班组。消防器材周围不得堆放杂物、货物,不得阻塞通道,消防器材随时保持清洁。消防器材是灭火的专项物品,不得任意挪用。消防栓箱内的水带、接口、板头、喷枪等物品要每月检查一次,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消防器材箱、消防栓及其内的物品损坏、缺少,将按公司《奖惩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者按破坏消防设施论,送交派出所处理。公司建筑物内凡存放有物品的地方,有人员活动的地方、公共场所、娱乐场所、楼层间、机房、电房、厨房、办公室等部位视情况配备轻便手提式灭火器材,由管辖部门负责维护保管及外表的清洁卫生,摆放消防器材的地方不得堆放杂物,改变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时,要经人事行政部同意,有意损坏消防器材要罚款,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过期损坏或因消防演习使用过的消防器材经人事行政部确认后,统一进行配备、装药,并按《废弃物管理程序》规定处理。公司各类灭火器由人事行政部统一每年一次换药并送检消防部门。消防手电筒、出口指示灯、事故应急照明灯保持完好。采购消防器材时,应符合环保要求。报废管理:从出厂日期算起,达到如下年限的必须报废: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一一5年;手提式酸碱灭火器一一5年;手提式清水灭火器一一6年;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一一8年;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一一1年;手提式1211灭火器一一1年;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一12年;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一一8年;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一一1年;推车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一一12年;推车式1211灭火器一一1年;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一12年。另外,应报废的灭火器或贮气瓶,必须在筒身或瓶体上打孔,并且用不干胶贴上“报废”的明显标志,内容如下:“报废”二字,字体最小为25mm×25mm;报废年、月;维修单位名称;检验员签章。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护检查。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21.总则正确配备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工作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并对其使用、维护及状态标识进行受控管理,保存其相关记录,是公司确保所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满足检测工作的必要手段。2.职责2.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2.2公司总经理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批准。2.3检测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维护、修理。2.4综合室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建档、标识等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的建帐。3.仪器设备要求3.1公司根据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工作的技术依据正确配置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完全满足检测技术依据的要求。一般地,公司配置仪器设备应符合:(1)功能应覆盖技术依据要求的全部项目;(2)测量范围和准确度满足检测依据要求;(3)正常开展检测和保证检测环境条件的辅助设备(如电源、车辆等)应齐全并满足检测要求;(4)应配备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的仪器设备。3.2当由于某种原因缺少某些检测设备,但仅限于使用频率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可以租借用公司控制以外的检测设备,但必须确保这些设备能符合本公司设备控制的要求。3.3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4.设备使用与维护应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得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1)使用说明书不够详细,不足以指导操作仪器设备的,应编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仪器设备使用者应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或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设备,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做到专人使用、专人维护。(3)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精密贵重和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由管理员制定定期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时实施,有关设备的维护信息应记录在“设备的维护计划”上。(4)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应制定校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校准溯源。(5)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过载,或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示值不稳定、显示结果可疑的,检测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分析原因。若由此导致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公司对这种影响进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