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仲裁工作总结劳动仲裁工作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动仲裁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劳动仲裁工作总结120xx年,xx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案质量,扎实推进劳动人事争议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及职工来信来访,有力地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有序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抓规范、重调解、提能力,促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向纵深发展。20xx年,我们充分发挥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20xx年,我们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1起,18起已经在法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4起正在办理当中,全年不予受理案件3件,共涉及各类用人单位14家,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42多万元。二、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今年我们努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质量,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有关、岗位职责、办事规则、考核办法、管理办法,严格依法办案,严把立案关,受理时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立案受理,否则,及时下达不予受理通知书。办案做到快速依法、准确、及时。三、存在的不足随着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广大劳动者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大幅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这导致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加,这就难免办案质量有所下降,在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维护一方稳定、促进我县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劳动仲裁工作总结2今年,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紧紧把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化考核、数字化成效”的工作主线,在融合中思进取,在压力中求突破,在收获中谋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首获20xx-20xx年度XX市“文明单位”、市人保局“优质服务窗口”、XX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XX区“工人先锋号”、XX区“20xx-20xx年度‘五好’事业单位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市人保局确定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xx-今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候选单位。(一)精管理、重实效,多管齐下化争议1、按期结案任务圆满完成1-10月,共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07件,结案6587件,已结案件中,裁决2793件、调撤及其他方式结案3794件,调撤率57.60%,比去年同期上升3.59个百分点。为当事人挽回拖欠工资等经济损失愈5064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9起,共计案件数1093件;涉及用人单位43家,劳动者82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72%。案件特点:收案同比略降,群体性案件发案量减少。截至10月,仲裁案件收案总数较去年减少1073件,同比下降13.45%,但预期至年终仍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其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争议、福利待遇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争议降幅明显。造成下降的主因一是群体性争议案件呈下降态势,较去年同期减少28起;二是社保案件185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776件,降幅明显。39起群体性劳动争议中,涉及劳动者825人,其中外劳力597人。上述群体性案件中半数以上由单位搬迁、股东变更、经营权转让等因素引发,劳动者利益性诉求增多,企业关停并转引发争议正成为群体性劳资矛盾的主要诱因。制造业案发数居首,新设企业用工规范度低。已受理案件中,共涉及用人单位2386家,以国内合资居首,共1398家,涉及案件4042件,占总收案数58.5%,从行业类别来看,以制造业为最,共涉及683家,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共476家。另从单位成立年限看,成立时间5年内的987家,占涉案单位总数的41.4%,6至10年的738家,占30.9%,10年以上的661家,占27.7%。争议发案集中在新设企业。单位解除合同不规范,劳动者一方败诉率高。从案件请求看,涉及劳动报酬请求的案件数3305件,解除终止合同请求的2636件,社保请求的1850件,分别占总收案数的47.9%、38.2%、26.7%。除去社保案件单独立案影响,上述案件主要多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其中又以企业解除的为主,为1431件,占该类型案件54.3%。在劳动者诉单位案件中,共计以裁决方式处理6398项仲裁请求,其中劳动者全部败诉的占43.8%,部分胜诉占39.5%,全胜的仅占16.7%。全部败诉事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其中证据不足的占全部败诉事项的57%,主张事项法律适用错误的占5%,无法律依据或超过法定标准的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