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22020年6月23日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兼论中国公司章程内容的重构张如海摘要:公司章程仅在第三人对章程内容明知之情形或仅对章程的特定记载事项具有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公司章程依法公示后即具有公信力。中国法律应对公司章程做二元化分,并赋予章程大纲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关键词:公司章程;公示;对抗效力;公信力公司登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公示公司的基本情况,便于市场主体了解公司的信用,以维护市场的交易安全。公司章程是公司登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或者是公司登记时须向登记机关递交的重要文件之一,任何人得经过登记机关查阅章程的相关内容,公司章程主要以此方式公之于众。另外,法律还规定了章程公示的其它方式。那么,公司章程公示之后,对外会产生何种法律效力?这在中国立法上是很不明确的,国外立法来对此问题的规定也颇不一致。本文拟对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加以探讨,并对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公司章程的对抗效力传统公司法认为,公司章程一经公示,即对第三人产生对抗效力。其理由在于,公司章程公示以后,社会公众如果要同公司从事交易,即可经过到公司注册登记机构查阅公司章程的办法了解公司的有关信息。即使交易对方未到登记机关查阅,法律上也认为其已经知悉章程中所规定的相关事项,因为章程的公示即被认为对所有潜在的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作了通知,此即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公共文件的推定通知制度。可是,此种作法显然加重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影响到交易的效率。因此,现代公司法对推定通知制度做了一定的修正,比如欧共体在1968年颁布的第一号公司法指令第9条规定,”由公司机关实施的行为对公司具有约束力,即便这些行为超越了目的范围;除非这些行为超越了法律赋予、或者法律许可赋予这些机关的权力范围。可是,成员国能够规定,如果公司能证明第三人当时知道或者当时不可能不知道该行为超越了公司的目的范围,那么公司不受超越公司目的范围的行为的约束。可是,章程的公开行为本身不构成足够的证据。”该指令第10条规定,”公司章程或者有决策权的公司机关对于公司机关权利的限制,不得被公司利用对抗第三人,即使这些限制已经公告也是如此。”[1]英国1985年《公司法》第711A(1)条则更加全面地废除了推定通知制度,该条规定,任何人在与公司从事交易时,并不但仅因为公司注册机构保有公司的章程而且被披露而被认为已经注意到其中所包括的内容。[2]在中国,虽然法律并未对章程公示的效力作明确规定,但实务中也长期坚持推定通知制度,直到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使得推定通知制度在中国有所突破,该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则明确规定章程的效力范围限于公司内部,该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中国公司法学界也多认为公司章程仅具有内部效力。笔者认为,公司章程公示的目的在于方便第三人了解公司的基本信息,保证商事交易的效率和安全。因此登记和公告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法定义务,而对公司章程内容进行查阅是第三人的权利,而非第三人的义务。又因为公司章程是公司股东意志的体现,属于公司的内部规则,章程的契约性决定其原则上不应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赋予公司章程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可是,第三人对章程内容明知的除外,即对于非善意第三人,公司仍得对抗之。对于第三人是否善意的判断,公司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之。另外,对于章程的特定记载事项,即使第三人未获知,公司仍得以章程对抗之。这些特定记载事项是指交易相对人基于公司法的规定应当获知的章程内容,包括章程的法定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法律规定需要经过特定公司机关许可的重大交易事项。其中前者是交易相对人在交易过程中应尽的一般注意义务之内容,后者乃公司法对公司的一些重大交易行为的特殊规制,此际公司章程的相关内容实际上是在实现公司法的特定目的,如果不赋予其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则公司法的这些目的将无从实现。比如,中国《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向其它企业投资或者为她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法的这一规定目的在于限制公司执行者的对外投资或担保的决定权,从而维护股东的利益。如果公司的章程对此作了规定,但相关内容又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那么,在公司董事违背章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