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水稻苗期管理应注意的事项.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年水稻苗期管理应注意的事项.doc

2013年水稻苗期管理应注意的事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2013年水稻苗期管理应注意的事项2013年水稻苗期管理应注意的事项摘要:2013年,梅河口市春季气温低,雨雪大,地温和气温上升较慢,使得育苗时间有可能推迟到4月10~4月15日,延后10天左右。为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建议广大农户应加强水稻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抢积温、保成熟。文章重点就苗期管理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水分;温度;病害;消毒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38-11浸种消毒满足稻种发芽时对水分的要求,使全部种子均匀地吸足水分,催芽时发芽迅速整齐。贮藏中的稻种,含水量只有12%~14%,并以束缚水形式存在,只有吸足水分后,才能开始萌发。目前,种子消毒与浸种结合进行,首先用杀菌剂消毒4天,再用水温为15℃的酸水(PH=3.5~4)浸3~4天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催芽。酸水浸种技术:据权威资料记载,用PH值在3.5~4.0的酸水浸种可明显提高水稻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天数和破胸时数,秧苗茎基粗壮,根系发达,大大降低了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同时可在一定范围提高水稻水量,增产幅度为6%~9%。为防止恶苗病等病害,将选好的种子用25%的使百克4000倍液浸种消毒(也可用25%施宝克4000倍液浸种消毒),溶液温度保持在15℃~16℃,浸种5~6d,每天搅拌1~2次,使种子充分吸水吸药。采用白天浸种,晚上沥水,干湿交替办法。浸种过程中要勤换水,多冲洗可减少种子带菌。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颜色变深,种胚膨大呈鲜白色,稻种呈半透明状态,透过谷壳可以看到只有腹白和胚部呈白色,种胚膨大,米粒易折断而无响声,胚乳变软,用手碾压易碎。如种子浸不透,发芽不整齐,浸种过度,又会造成养分外渗。2苗期温度管理针对2013年春季气温低的特点,农户应采取早扣棚等措施提地温,注意增温、保温。同时,要坚持“低温促根系生长”的原则,早通风、早炼苗。在温度管理上,出苗-1叶1心温度应控制在28℃~32℃,要注意通风炼苗,首先在背风面小通风,特别是阴雨天更要注意通风;1叶1心-2叶1心温度应控制在25℃~28℃;3叶1心-移栽温度接近外界气温,尽量不要盖死棚,防止水稻徒长和苗期病害发生。3苗期水分管理苗期水分管理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就浇透”。今年气温低,水分管理“应以干增根”,如需要浇水,浇水时间应该在早上进行。到后期通风大、温度高、苗床失水快,一天需进行浇两次水时,应在早上和晚上太阳落下后气温降下来时进行浇水,每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判断秧苗缺水应在每天早上进行,进入棚内观察秧苗是否有吐水现象,如果秧苗叶尖无水珠、秧苗叶片出现打绺并且根系较好时、或秧苗土发白时说明秧苗缺水。在1.5叶、2.5叶时应各浇一次酸化水,注意浇后一定用清水冲洗以免烧苗。出苗前一般不需补水,如发现床面发白可用喷壶浇水,齐苗时上一次青头水。普遍旱育苗应保持缺水,及时补浇,防止大水漫。盘育苗补水时用喷壶补水,通风炼苗后由于水分蒸发快,见床面发白应及时补水,一般每隔1~2天浇一次,时间应选在早上8~9点,午后3~4点浇水。秧苗2叶前原则上不浇水,当发现床面干裂、秧苗早晨不吐水、中午打蔫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浇水应在早晨或晚上进行。2叶期以后,随着通风炼苗,苗床需水量增大,应及时浇水,做到一次浇足浇透。从地下抽上来的水要在水缸或别的容器中放上一天后,再用喷壶浇灌。浇水要尽量减少次数,每次都要浇透。4苗期施肥管理苗期追肥原则是:“做到不脱不追,看苗追肥”。秧苗出现根系较好但叶色黄、或有高有矮生长不齐时,应追施适量硫酸铵(每平方不超过0.1kg)。在移栽前1~2天追施“送嫁肥”利于返青,可追施适量的硫酸铵+硫酸锌+硫酸钾(用量同上),施后一定用清水清洗,以免产生肥害。5苗期病害管理苗期病害主要有两种:恶苗病、立枯病。(1)恶苗病又称“公稻子”,在我市近几年发生较重,发病原因:浸种不科学。防治方法:药剂预防。可选用水稻浸种药剂进行浸种,严格按照说明使用药剂量,药量一定要够,一个容器要浸同一个品种,浸种时每天至少搅动2~3次,要让种子与溶液充分接触,浸种要达到100℃的积温;人工拔除。秧苗一旦感病就不可治愈需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远离苗床进行销毁。(2)立枯病可分为青枯病、黄枯病。发病原因:秧苗根系生长不好,遭遇低温寡照时,抵抗力弱,病菌容易侵害,造成立枯病发生。我市近几年常出现“倒春寒”现象,温度忽高忽低不确定、雨量大、湿度大、光照少,易于立枯病的发生。针对今春气候特殊情况,广大农户更应该加强对苗期立枯病的防治。防治方法:早通风、早炼苗、控制温度、防止秧苗徒长;少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喷施生根剂+植物调节剂;药剂预防。可选用瑞苗清、灭枯灵、恶霉灵、青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