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气道疾病分类、OCT技术应用及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作用和要点总结.pdf
上传人:金启****富来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慢性气道疾病分类、OCT技术应用及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作用和要点总结.pdf

慢性气道疾病分类、OCT技术应用及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作用和要点总结.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慢性气道疾病分类、OCT技术应用及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作用和要点总结慢性气道疾病包括COPD、哮喘、支扩等,40岁以上人群患COPD达13.7%,高居居民死因第4位;哮喘成人患病率达4.2%;而支扩的患病率以年均32.8%的速度上升。小气道病变是慢性气道疾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以前经典的介入技术在小气道的诊疗战场上是个相对盲区,最有代表性的工具——支气管镜,它最小的直径仍有2.8cm,而小气道的直径在2cm以下,故介入技术很难在小气道疾病方面开展诊疗。OCTOCT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最早应用于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它与超声的工作原理相似,通过发射、收集的光波信号将其重建成像,其图像更加清晰,并且具有独特的空间分辨率,被称为“生物显微镜”。OCT设备探头外径0.9mm,扫描范围约5.4cm,扫描直径2-3mm,其特别适用小气道的检测,常用测量指标包括平均管腔内直径、管腔内面积(Ai)、管壁面积(Aw)和管壁面积百分比(Aw%)。气道内OCT气道内OCT,探头直径一般在0.9mm左右,对气道进行扫描之后大约可以得到540幅/横断面图像,在对图像重建后可显示气道纵切面的情况,包括黏膜、黏膜下层,其优势是无创无辐射、分辨率高,可探索第9级支气管的情况。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包括介入技术治疗COPD、哮喘和介入技术联合再生医学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目前经气道治疗COPD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如支气管活瓣、热损伤(蒸汽)、机械性萎陷(弹簧钢丝)、靶肺去神经支配、液氮冷冻喷洒、脉冲电场等。支气管活瓣机械性萎陷(弹簧钢丝)靶肺去神经支配冷冻喷雾疗法脉冲电场其他用于慢性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除了正广泛应用的支气管热成形术,还有正在进行多中心研究的通过液氮冷冻球囊再对靶肺去神经支配的技术,除此之外还包括干细胞-支气管基底层细胞介入修复肺脏、支扩的技术等,不过仍然探索中。介入技术可对小气道管壁、肺泡结构进行检测,是慢性气道疾病诊断、评估和随访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成熟,它将成为慢性气道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标示着,慢性气道疾病将是介入呼吸病学的主战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