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手拉手教案第一篇:手拉手教案《手拉手》教案刘冬冬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手拉手》。2、认识新朋友——附点八分音符。二、教学目标:1、用轻巧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2、认识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能唱准确。3、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三、教学重难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投影仪、CD等。五、教学过程:第一版块——相识。一、导入:师:找呀找呀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儿时的游戏——找朋友。第二版块——牵手。二、律动游戏——找朋友。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吗?你和我,我和你,我们一起手拉手,大家成了好朋友。今天,不仅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两个小伙伴也成了好朋友呢!他们是谁呢?你们听——三、学唱歌曲《手拉手》。(一)节奏训练。1、完整地欣赏歌曲。2、师:他们是谁呀?(小豆豆和小妞妞)3、师:现在老师当小豆豆,你们来做小妞妞。我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请同学们仔细听——4、师:谁会模仿老师,介绍一下小妞妞?5、生模仿。(有问题及时纠正。)6、全班学生齐读。7、接着介绍第二乐句的歌词。8、师:最后一句我们大家一起来说,先听老师读一遍。(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手拉手。)(二)节奏模仿游戏。1、师: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你们开心吗?现在老师想用动作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2、师边读词边拍手,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处加上伴奏的节奏。3、师:你们会模仿吗?4、生模仿。5、师:除了拍手这个动作,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6、用其他的动作试一试。7、师: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跟音乐按照节奏一起来动一动吧!8、跟音乐律动。(三)、学唱歌曲。a、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2、请同学们用“啦”跟琴模唱歌曲的前半部分。3、轻声地唱前半部分的歌词。4、师生接龙唱。5、交换再唱。6、再完整地唱歌曲的前半部分。b、学唱歌曲的后半部分。1、听歌曲的后半部分,比较一下划线部分的两句旋律是否相同?2、唱划线部分的歌谱。(两遍)3、轻声地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并纠正。4、听老师范唱歌曲后半部分,听一听,有什么变化?5、介绍力度记号。6、加上力度记号,试着唱一唱。c、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段。d、唱歌曲的第二段。e、小豆豆和小妞妞成为了好朋友,你们为他们高兴吗?让我们带着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把一二两段完整地唱一唱。f、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用怎样的速度演唱比较合适呢?g、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h、我们除了用自己的声音,加快速度,还可以加上我们设计的动作来表达心中快乐心情。i、让我们跟这音乐再一次动起来吧!第三版块——珍惜。四、拓展。1、在我们的身边,有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曾记得,阳光下,我们手拉手,一起游戏,一同成长,因为我们有一颗纯真的童心。(《郊游》)2、虽然我们身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手拉手,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有一颗爱心。(《左手右手》)3、在世界,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因为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拥有同一个梦想。(《我和你》)五、课堂小结。师:我们有心,我们有爱。珍惜心中的这份友谊,这份爱心。让我们再次拉起手,祝福更美好的明天!(《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第二篇:手拉手教案手拉手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出示图片我刚看到这组图片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你能找出这些信息,计算出我们要花多少钱吗?(多种方法解答)2、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计算,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多种方法解答)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交换率、分配率、结合率)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三、巩固训练。试一试练一练1、2四、知识整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教师作总结)五、作业布置练一练3思考和收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