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教案[经典]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和歌词,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茶壶,感受歌曲歌词的风趣,活泼。2.学唱歌曲,尝试根据生活经验创编歌词。3.通过小茶壶和茶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活动准备:1.茶壶、茶杯各一只。2.幼儿对茶壶茶杯已有初步的认识。3.课件。活动过程:1.进行“变变变”的歌曲游戏。2.出示茶壶,激发兴趣,并通过小茶壶的介绍熟悉歌词(1)出示小茶壶师:看看我又变什么出来了。变变变!是什么啊?(茶壶)小茶壶长什么样啊?(胖胖的、……、有把手、有壶嘴……)(2)完整播放课件,教师演唱,幼儿熟悉歌词师:小茶壶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我把小茶壶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你瞧!小茶壶现在想向你们介绍介绍他自己,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听。师:你们听到小茶壶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幼儿自由发言)(3)分段播放课件,理解歌词,并用动作表现歌词。(4)幼儿学习演唱歌曲师:我们也来变一个小茶壶吧。变变变师:小茶壶用歌声介绍自己吧。3.游戏:倒水师:小茶壶倒水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咕噜咕噜咕噜倒水啦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发出倒水的声音。拍手、拍肩师:这次,我们表演完歌曲加上倒水的声音。4.通过小茶壶和茶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1)变茶杯(2)教师示范游戏过程(3)幼儿进行游戏5.通过对小茶壶的动作模仿,尝试创编部分歌词。师:你们看,这只小茶壶是矮又胖,那还有不一样的小茶壶吗?请你来变一变。6.边唱歌做动作边走出教室师:所有的小茶壶准备好了,我们要给其他小茶杯去倒水罗!活动反思:歌曲小茶壶,我运用了课件,让歌曲的歌词更生动形象。通过让孩子在游戏表演,使孩子轻松的`学会了歌曲。但是,在倒水游戏环节,我设计了倒水的节奏,是十六分音符,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太难了,他们最后都没有运用节奏去倒水。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多余。在最后的创编部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变成了大象茶壶、爱心茶壶,但是对于新授歌曲的第一教时,创编的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些顾此失彼了。小百科: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小班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1、在愉快地歌舞游戏中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律能力。2、培养幼儿对节奏的认识。3、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使幼儿懂得友情,珍惜友情。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活动准备为曲调选节奏的四列火车及节奏型卡片。活动过程一、游戏《赶花会》,引导幼儿在句末大胆创编造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引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B段中花叶花茎的各种造型,活动中注意保持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挤在一起,不相互碰撞。二、多声部朗诵《小鸭小鸡做游戏》,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协调性。幼儿一部分扮小鸭,一部分扮小鸡,扮小鸭和小鸡的再分别分成两组,一组念第一声部的语句,另一组念象声词。小鸭小鸡快过来站队,我们又准备做游戏了。(站成四队),今天,小鸭小鸡比赛朗诵,我们看一看哪队朗诵得又协调又合拍。三、复习歌曲(拉拉勾)1、情节引入“有只小鸭子不高兴了,我们去帮帮它吧。”怎么帮助它呢?幼儿讨论。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2、复习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唱。四、学舞蹈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1、复习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①教师问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启发幼儿答: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就是你。②幼儿齐唱后,复习这道歌有几个乐句?(4个)。2、为曲调选节奏,并练习拍打节奏。①出示四列代表四个乐句的小火车,引起幼儿兴趣。②出示节奏型卡片,幼儿拍打节奏。③引导幼儿为歌曲选相应的节奏型贴在车厢上。(合作性、互助性的培养)。④读节奏。3、看着节奏谱学习基本动作。4、学习舞蹈游戏。①教师唱曲示范一次。②交待舞蹈游戏的规则。③组织幼儿舞蹈游戏。游戏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五、小鸭小鸡律动退场。活动反思首先,本课的导入是先让幼儿跟着钢琴有节奏的做拍手律动,目的是稳定幼儿的`注意力,然后以‘一只孤独的小鸭’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小鸭因为没有朋友,所以感到孤独,但大多数幼儿不能够说出‘孤独’回答的是:“小鸭在洗澡”在这各方面是我的引导有误,应该让幼儿只观察小鸭的表情,前面出现的引导的话语有些多余,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然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