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下赣粤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交旅融合下赣粤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pdf

交旅融合下赣粤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旅融合下赣粤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作者:阳达来源:《老区建设》2024年第03期摘要:赣粤运河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黄金水道。自秦汉以来,国内逐渐形成了以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和北江为南北纵向的水路交通要道,沿线的九江、南昌和赣州等也成为连接岭南、中原和京城的重要节点城市。古代来往客商、文人等行走于赣粤运河,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近代以来,运河沿线也保留了众多的红色文化遗迹。由于文化景点关联不多、宣传力度不够,赣粤运河及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的影响不大。在国内航运及运河交通备受重视的背景下,大力保护和开发赣粤运河江西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省际文旅产业发展、打造赣粤运河文化品牌、推动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赣粤运河;江西;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3-0073-08赣粤运河是以江西的鄱阳湖、赣江和广东的浈水、北江等水道为基础,通过新开的人工运河,从而形成的一条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水上交通大动脉。赣粤运河全长约1200公里,跨越赣粤两省27个市县,南昌、赣州、韶关、广州等沿线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并且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红色遗产。因而,提前保护和适度开发赣粤运河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推动两省旅游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还可以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一、赣粤运河江西段的规划及沿线物质文化遗产赣粤运河在江西境内约为760公里,占河道总长的63%。赣粤两省都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别是江西的历史和红色遗产特色鲜明。因而,赣粤运河的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地连贯国内水运体系,还能进一步推动省际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运河规划随着国内航运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运河被纳入了国家规划。2013年,交通运输部编制《主要水系间运河沟通规划方案研究》,对赣粤运河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明晰的规划。2020年,《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运大通道,建设新大运河,统筹推进长江、珠江、淮河等主要水系间的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以及平陆运河等运河沟通工程,形成京杭运河、江淮干线、浙赣粤通道、汉湘桂通道纵向走廊”,其中浙赣粤通道就包括赣粤运河和赣浙运河。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赣粤运河成为“四纵四横两网”国家水运交通网高等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赣粤运河的建设。2020年,《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将赣粤运河的规划和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2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江西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1-2050年)》,“到2035年,全面提升赣江航道等级,建成袁河、昌江、修河、乐安河、赣江东河、信江西大河、贡江、抚河、博阳河、锦河、渌水等高等级航道,推进浙赣粤通道建设,力争建成赣粤运河,基本形成‘两横一纵十支’高等级航道网”。“提升赣江、信江通航能力,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实现质的突破、赣粤赣浙运河前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被写入202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江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在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等方面,对赣粤运河建设作出更多的设想:“加快赣粤运河建设,打通江西省第二条水路出海通道,推动形成我国内河水运南北沟通新格局。做好浙赣运河重大问题研究和规划控制,适时启动建设,形成沟通信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水运大通道,开辟东向出海新通道。”从这些规划可以看出,赣粤运河的建设是江西省未来重点打造的一个世纪工程,不仅着眼于构建国内航运的新格局,还放眼于创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运输水运通道。由上可知,江西省在赣粤运河的开通、建设等方面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赣粤运河不仅在社会经济、航运运输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带动旅游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因而,不论是国家还是省级层面,都在倡导交通与旅游等產业的融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完善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邮轮游轮游艇码头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发展的良性循环。《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