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喜爱之情。二、学情分析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四、说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外形特点。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五、说教学手段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六、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那有人喜欢昆虫吗?了解这些昆虫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2.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2)指名回答。(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五)布置作业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七、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三年级语文说课稿2【说教材】《狼和鹿》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