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济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济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我公司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我公司全体员工对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订本方案。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17号)(2011、05);(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8)《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函[2013]504号1、2、2标准、技术规范(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公司区域内的重污染天气及区域外发生的可能波及到我公司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1、4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公司粉尘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重污染天气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重污染天气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2)坚持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公司统一领导指挥,各部门积极参与和具体负责”的原则,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充分发挥部门的专业优势,提高快速反应能力;(3)坚持加强预警,提前响应。积极做好空气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应对,及时准确把握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做好重污染天气事件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快速和有效应对;(4)坚持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建立公司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职工广泛参与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空气重污染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2组织指挥2、1组织机构根据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及北城街道环境保护办公室的要求,我公司成立了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组织、协调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组长:总经理张x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孙x担任。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等。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环境保护的孙x担任。地点设置在公司办公室,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日常工作机构。主要职责:负责贯彻领导小组的批示和部署重污染天气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3监测与预警3、1污染分级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为重度污染;在301-500之间为严重污染。依据空气质量预报,同时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分为4个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蓝色(IV级)预警、黄色(III级)预警、橙色(II级)预警、红色(I级)预警。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提升、降低或解除预警。1、蓝色(IV级)预警:经预测,本市未来一天将发生200<(AQI)环境质量指数<500时;2、黄色(III级)预警:(1)经预测,将连续三天发生200<AQI≤300时;或未来三天将交替发生200<AQI≤300或300<AQI<500时;(2)收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我公司将连续三天发生200<AQI≤300时;或未来三天将交替发生200<AQI≤300或300<AQI<500时;3、橙色(II级)预警:(1)经预测,本市将连续三天发生300<AQI<500时;(2)收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我公司将连续三天发生300<AQI<500时;(3)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发布全省或本市所在区域橙色(II级)预警时。4、红色(I级)预警:(1)经预测,本市未来一天将发生AQI≥500时;(2)收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我公司未来一天将发生AQI≥500时;(3)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发布全省或本市所在区域红色(I级)预警时。4应急响应措施1蓝色(IV级)应急措施(1)确保三分之一的员工乘坐公共或低碳交通工具上下班,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2)机动车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减少机动车日间加油;(3)公司内洒水降尘频次为2次/天,加强喷丸、抛丸烟尘处理;(4)增加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减少厂内交通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