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pdf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13期)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张青松(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文学院)提 要本文以颜师古《汉书注》中的五组古今字“粤/越”“替(朁)/僭”“/堪”“悳/德”“菞/黎”为例,具体说明出土文献在古今字研究中的价值。关键词古今字出土文献颜师古汉书注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材料,不仅有助于正确分析字形,准确判定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还可以为古今字补充文献例证。本文以颜师古《汉书注》中的五组古今字为例,具体说明出土文献在古今字研究中的价值。例1粤/越《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内锄雄俊,外攘胡粤。”师古曰:“粤,古越字。”(364)A按,“粤”的句中义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名。《说文·走部》:“越,度也。从走,戉声。”本义为度过,跨过。《楚辞·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王逸注:“越,度也。”假借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名,居于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越(或写作百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若跨有荆、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代注列古今字多维组群研究”(18BYY142)的阶段性成果。初稿先后收入首届中国出土文献及近代文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5月,贵州贵阳)与第十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6月,河南开封)。A括号内数字为注列原文所在页码。下同。·38·汉字汉语研究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汉邹阳《上书吴王》:“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胡越。”代称广东、广西地区;或泛指南方。汉王充《论衡·物势》:“长仞之象,为越僮所钩,无便故也。”也可以特指古国名,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时兴起,战国时灭于楚。《左传·宣公八年》:“盟吴越而还。”杜预注:“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也。”“越国”之“越”,战国早期文字作(集成122)、(集成11570):或假借“戉”,或在“戉”字基础上加邑旁作“”。《说文·亏部》:“粤,亏也。审慎之词者。从亏,从宷。《周书》曰:‘粤三日丁亥。’”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凡言粤,皆在事端句首,未便言之,驻其言以审思之也。‘粤三日’是也。心中暗数其日数,然后言之。宷,审字也。其声气舒久,故从亏。会意。予厥反。”古代常用为句首语气词。《史记·周本纪》:“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张守节《正义》:“粤者,审慎之辞也。”《汉书·翟义传》:“粤其闻日,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献仪九万夫,予敬以终于此谋继嗣图功。”颜师古注“:粤,发语辞也。”假借为古民族名或古国名。《汉书·高帝纪下》:“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汉书·地理志下》:“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亦用为地名。古称百粤人所居地区。汉贾谊《过秦论上》:“南取百粤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粤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古文字学界普遍认为“粤”字乃“雩”字之变A。林义光《文源》卷十一:“按,‘粤’音本如‘于’,……因音转如‘越’,故小篆别为一字,其形由‘雩’而变,非从‘宷’也。”B《说文·雨部》:“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声。☿()C,或从羽。雩,羽舞也。”甲骨文作(前5.39.6),西周金文作(大盂鼎),战国文字作(中山王鼎)、(包2.69)、(上1.䊷.20)。本义是求雨祭祀名称。《左传·桓公五年》:“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荀子·天论》:“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杨倞注:“雩,求雨之祷也。”假借为句首语气词。作册䰧卣“:雩四月既生霸庚午。”(集成5432)史墙盘:“雩武王既殷。”(集成10175)假借为古国名。中山王鼎:“吴人并(併)雩。雩人⥮(修)教备恁(任),五年(复)吴,皮(克)并(併)之。”(集成2840)又清华简七《越公其事》“越”作“”,A吴大澂说参见《说文古籀补》卷五“粤”字条、卷十一“雩”字条;刘心源说参见《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二;王国维说参见《毛公鼎铭考释》。B《文源》标点本“音转”前夺“因”字。此据中西书局2012年影印版补。C曾侯乙甬钟“”读作“羽”,五音之一。又郭店简《五行》简17“”亦读作“羽”,刘钊(2005:78)认为“”即“羽”字繁文,累加“于”为声符。2021年第1期·39·均其明证。总之,在记录“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名”这个义项时,古字“粤”与今字“越”均为假借字。例2替/僭《汉书·王子侯表》:“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