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pdf

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1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能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本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如下:一、门诊患者管理要求1、门诊患者、陪护等到院都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测温、扫行程码、扫健康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后方可进入医院门诊。2、本院门诊实行预约挂号,就诊患者严格保持一米候诊距离,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3、禁止医院职工将门诊患者带入住院病区就诊。二、住院患者管理要求1、住院患者入院前,需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确认无发热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后,并对入院患者和陪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或提交3日内我省公布的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报告,确认检测报告阴性方可住院。2、所有病房实行限制出入管理,患者住院期间不得随意离开医院,不能随意到其他住院患者病房,不聚集,不在公共区域逗留,更换口罩应丢弃在指定位置,谢绝一切探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病区。3、严格执行一患一陪护,固定一名陪护人员,非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更换陪护。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21、发热门诊处理流程(1)发热门诊由医生、护士、挂号收费人员组成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2)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书写病历并签署疫情期间防疫告知书。(3)发热门诊接诊标准:门急诊患者有发热,或出现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腹泻、肌痛等症状,有流行病学史,健康码异常患者,或存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的无健康码患者。(4)发热门诊接诊流程如下:1)患者从发热门诊患者通道进入,经过分诊进入诊室。2)患者应进入诊室接受病史询问及流行病学史调查。3)如患者有发热等症状,不论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必查血常规,胸部CT和核酸检测三项,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患者按照门诊流程就诊。可疑轻症患者在发热门诊留观等待检测结果,重症患者在发热门诊内的抢救室诊治或联系发热门诊负责人转隔离(或相对独立房间)抢救室救治。4)高度可疑的患者应报告发热门诊负责人,请医院内专家组会诊后决定诊疗方案及去向。(5)发热门诊留观处理流程1)患者单间隔离留观标准①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临床表现3条。③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临床表现2条,同时新冠抗体IgM阳性。④健康码为黄码,有流行病学史或临床表现。2)留观期间诊治流程①必查项目:2次新冠核酸检测(间隔至少24小时),依据病情特点可增加相关检查项目,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降钙素原、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损伤标记物等。②如患者为轻症,则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对症处理(详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③如患者为重症,在发热门诊内抢救室单间提供短期支持治疗,可联系专科协助诊治;由发热门诊负责人决定,必要时转急诊独立抢救室救治。④患者如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会诊医师到场协助诊治。⑤发热门诊留观满员时,应依据病情及核酸结果进行分流。⑥留观患者不得擅自离开发热门诊。3)解除留观标准①健康码为绿码,解除标准:核酸筛查至少2次,间隔至少24小时,结果皆为阴性;如胸部CT高度疑似,需行经院新冠肺炎专家组会诊后。②健康码为黄码,解除标准:治疗期间转绿码者,可转急诊或专科治疗,按照各医院流程上报。4)转诊标准①核酸检测阳性患者,2小时内上报并转至定点医院治疗。②隔离点转诊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联系疾控中心,送往集中隔离点。2、环境消毒(1)发热门诊定期进行空气、物表消毒。(2)对于疑似及确诊患者转出后,所处的空间进行终末消毒。疫情防控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制度3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2、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3、病人用的所有用物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4、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5、建立日常清洁制度。6、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7、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8、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9、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10、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