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pdf

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坍.塌(dān)虐.待(niè)拈.轻怕重(niān)大象.径庭(xiÀng)B.突兀.(wù)怅.然(chÀng)参.差不齐(cēn)骇.人听闻(hÀi)C.鄙薄.(bó)怂.恿(sǒng)神采奕.奕(yì)杞.人忧天(qǐ)D.庇.护(bì)缥.缈(piāo)怪诞.不经(dÀn)哄.堂大笑(hō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缥缈怂勇慷慨大方神采奕奕B.坍塌狭隘油然而升小心翼翼C.博学分歧水波粼粼大相径廷D.嘹亮高邈人迹罕至花团锦簇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D.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5、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1/9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D.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⑤其实不然A.①⑤③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②④⑤③①7、古诗文默写。(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3)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不亦说.乎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3)不逾矩.______(4)人不堪.其忧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写出三个从《论语》演化而来的成语。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享福与吃苦何仲英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