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1每个人每天都要消费,消费就是我们付出了金钱而获得相关产品或相关服务,有人付了钱却变成冤大头,有人付了钱却拿不到东西或者拿到品质相当差的东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成为一个精明的消费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这种做精明消费者的意识。为了让学生从小了解消费者的权益,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我校各班组织知识讲座和主题班会,为孩子们普及相关知识。各班还着重强调了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须知:1、尽量不买不吃散装食品,特别是无防尘、防蝇和在日光下暴晒的散装食品。2、不买不吃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包装标识内容不全的食品。3、三,不买不吃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有异味儿等不合格的'产品。4、不买不食,卫生条件差,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5、不买过期食品,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6、六不买不吃颜色特别鲜艳,色素较重的加工食品。通过此次知识讲座和主题班会,学生们知道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3.15”标志及其意义,了解了一些消费相关法律法规,并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权。引导学生正确、合理消费,提高对商品真伪、优劣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健康消费习惯。学生们纷纷表示课后将积极向身边亲朋好友和邻居传播正确、科学的消费知识,提醒大家做诚实守信的经营商户。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2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小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消费知识缺乏,消费维权观念淡薄。为了让学生从小提升维权意识以及对商品真伪、优劣的辨别能力,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健康消费习惯,3月15日上午,绵阳市江油市彰明小学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教育。少先队辅导员利用课间操时间为同学们讲解有关食品安全消费的相关内容。她结合生活实际,从辨假识假、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同学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掌握消费维权知识,自觉抵制“三无”商品。通过此次3·15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消费的相关内容,还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学会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国家一年一度的法制宣传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的权益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就目前我校的情况而言,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依然薄弱,许多学生甚至对此相当陌生。此次活动对于加强学校的权益建设,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活动形式和内容手抄报。以班级为一组,每班制作3-5份手抄报,以拿起法律武器、树立权益意识为主题制作此次手抄报,3月14日交至300办公室由权益部成员统一评比。二、活动成绩通过各班权益委员的宣传,此次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各班上交作品较多、质量较好。感谢各班的积极配合让这次活动完满结束。三、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的消费维权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向学生宣传消费维权知识,增强大家对消费者权益的意识,树立法律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同时运用娱乐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玩的时候学到有关消费者权益知识。能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对学生处理相关事情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不会面对不公的消费待遇而觉得束手无策了。可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经营的消费环境。四、活动结果经过一番挑选最终选出6份作品,并给与奖励3月18日将优胜作品展出E2B大厅。一等财管5.6班李XX,二等旅本班1.2班李XX三等物流3.4班杨X财管5.6庞XX、在这次“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在轻松的.活动环境下初步了解了基本的消费维权知识,而且增加了同学的团结和友谊。最主要的是这次活动不但增强了同学们的维权意识,而且树立了法律在人们心中的威信。相信这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对消费环境的公平、公正、诚信的建立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校园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4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面多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因此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维持生活,如诈骗,假买假卖等。而当今大学生却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上当受骗也是难免的。面对如此多的考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要懂得利用法律的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力就变的越来越重要,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懂得利用法律的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次活动对于搞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倡导文明消费方式,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和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多大学生消费形式不健康,不懂法不会用法,在权益被侵犯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