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端午节习俗演讲稿范文6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端午节习俗演讲稿范文6篇.docx

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端午节习俗演讲稿范文6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端午节习俗演讲稿范文6篇“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吴欣莲老师,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粽叶飘香迎端午民俗文化共传承。再过几天将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屈原的故事吗?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为了楚国的富强,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已密不可分,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每个人佩服。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而来的。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等等这些,你所做的一切,这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大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树我雄心,壮我中华。让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预祝老师和同学们端午节快乐!品味端午传承民俗演讲稿2024篇2“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端午将来到!从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根脉、丢掉了灵魂,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更何谈成长与壮大。守民族之根脉,护民族之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之举。近些年,传统文化悄然热起来,火起来,传统元素已成为流行元素。中国年画元素、敦煌壁画元素等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小学生在朗朗诵读三字经,年轻女性穿着汉服自豪地走在大街上,书法、国画也日益成为青少年的兴趣热点……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亦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备受大众追捧。各地文化瑰宝管理者通过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使人们更方便、快捷来了解相关传统文化。敦煌莫高窟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通过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故宫博物院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让人足不出户游览故宫;成立了故宫学院,故宫讲坛已经成为世界品牌,已经培训了60多个国家的学员。越来越多的文化守望者正在用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文化感知新方式,让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活起来”。弘扬传统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对传统文化抱有坚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文化底蕴: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等思想,承载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守正创新,用创新来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泰戈尔曾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在新时代,我们要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