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发展好城市交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现状的分析,进而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阐述。关键词:城市土地;城市交通;现状;关系中图分类号:P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社会背景对此问题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试图理清我国大城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现状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都是结构单一的中心结构模式,即就是只有一个城市中心,且一般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由此就造成了城市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交通压力大和环境压力大的现象。对于这种问题则对整个城市进行多中心布局即可,将城市中心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位置,从而避免过于集中。在当前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中还存在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规模过大以及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城市规模,城市土地利用的强度不合理等问题。如今,各大城市都开始在郊区建立新型工业园以及居住用地。同时,在当前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中心土地价格急速上涨的情况下,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会越来越少,而城市中心的居民以及消费者等也呈上升趋势,则城市交通规划以城市中心为重点成为必要。2.1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互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加速,我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突出表现在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重新调整的城市空间重塑: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中村更新、CBD、TOD城市开发的逐步推进和住房市场化等因素给各个城市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城市化的推进势必导致城市土地范围的扩大和土地的再利用,而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新世纪能源、环境方面的约束等也同时给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个城市土地利用的充分性、土地利用布局和分类深刻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特点,决定交通量的生成。从需求的角度考虑,交通需求来源与土地使用,从而受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因此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交通流量的空间分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城市交通系统反过来又会对城市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模式和交通系统一起影响着城市人们的日常出行。二者之间的一体化规划、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2.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比重偏大,住宅、交通、环境绿化和第三产业用地比重较低。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一般城市用地结构是生活居住用地占40%-50%,工业用地占10%-15%,道路广场用地占8%-15%,绿地占8%-15%。而据中国55个城市调查,工业用地比例高出上述标准10个百分点以上,住宅、商业服务等生活用地低于上述标准3-10个百分点。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产出与占地面积的相关性较高,导致工业用地过快增长。城市交通用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用地占比例过小,导致城市交通不畅和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是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拟定的用地布局来进行城市土地分类建设,城市交通系统依据土地布局分类进行供给配置。2.3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交通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包括轨道交通、轻轨、市内高等级环路、高架桥、交通枢纽等。交通供给的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支持和发展了城市活动,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是一种被动的交通供给,是在土地利用布局的基础上提供的运输服务。城市的居住密度、就业密度、可达性、邻里设计和城市居民的整体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一起作用于道路网络和交通服务系统,决定着人们平时的活动地点和出行方式的组合。我国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布局,没有考虑其与交通系统的互动性,三、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关系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循环的作用与反馈的关系。在认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3.1土地利用结构决定交通运输需求城市土地开发方式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有着能动作用,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在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关系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城市内部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及交通量等,基本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