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美国专家鲍大可在1954年的一篇调查报告中写道,中国共产党这几年间,“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取得的进步远远超乎人们的一般想象……”这种“远远超乎人们的一般想象”直接得益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D.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答案D解析新中国建立后到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3年制定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选D项。2.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了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数的近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一五”计划的实施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答案B解析由“1956年”可知,我国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而人口的大量迁移,是因为城市中大量工业企业的建立,故B正确。3.右面这幅国画名字叫“说什么我也要入社”。请判断此画反映的内容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A.“大跃进”时期B.人民公社化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画中老农手中拿两穗稻子,脸色不怎么好看,可以判断是因为自己地里的稻穗不如社里的稻穗长得好。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也存在没入社的农民。因此处于三大改造时期。选C项。4.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6年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此次会议为中共八大,故正确答案为B。5.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漫画(下图)。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B.讽刺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种铁质工具用来炼钢,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C项的说法错误,A、B、D三项均正确。6.“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A.1950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答案C解析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7.“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可知答案选D项。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关键词为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选择C项。A、B两项时间不符;D项涉及开放,与题干主旨“改革”不符。9.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0.“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A.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