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外婆答谢词.docx
上传人:文阁****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追悼会外婆答谢词.docx

追悼会外婆答谢词.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追悼会外婆答谢词追悼会外婆答谢词1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我敬爱的外婆,并向她老人家作最后的告别。我在此代表我们黄家,向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我外婆追悼会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是外婆长孙媳,从嫁入黄家就受到外婆特别的疼爱,而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外婆离世的噩耗。还记得您过90岁大寿的时候,我们所有亲朋团聚,一大家子人围绕在您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您的笑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我们一直觉得您的身体还很硬朗,您的神智还那么清晰,外婆应该还能活很多很多年,可是……您却突然丢下我们悄然无息的驾鹤仙去,永远离开了牵肠挂肚的儿孙,离开了相濡以沫的所有至爱亲人。外婆,你安详平静的走了,却将无限的哀痛和思念永远的留给了我们。从此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您带着假牙的微笑,再也看不到您耳背还能打岔说的津津乐道,再也看不到您看着电视里各种我们都看不懂的体育比赛还拍手叫好,再也看不到您每天上下5楼两趟和楼下那些“70”“80”后打扑克的热闹。我们多想再听听您对我们无数遍的叮咛和嘱托,多想再为您捧上一杯热茶、端上一杯水酒、多想再为您添上一件喜爱的衣裳了……而这一切只能化作我们对您的思念。外婆您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辛劳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您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身边的亲人!您含辛茹苦抚育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长大成人。您饱尝爷爷的离世之伤、又经受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但是您的内心还是那样的坚强,带给子孙的永远是乐观的一面。您疼爱子孙胜过爱您自己,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总是希望我们多一点时间陪在您的身边,总是牵挂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您生命的全部。外婆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平淡但却伟大的一生。亲爱的外婆,多想再看您一眼,多想再握握您那温暖的手,但您却永远离我们而去……外婆,您放心地走吧,我们会在泪花和松柏中铭记您慈祥的面容,我们会牢记您的教诲,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化悲痛为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孝敬长辈,努力工作,乐观生活。一定秉承您留给我们的坚强、乐观与质朴的家风,将黄氏家族发扬光大!悲伤之情,难以言表。想到外婆已乘鹤西去,在极乐世界与爷爷、爸爸的陪伴,我们心中才了慰籍。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长辈和亲朋好友出席外婆的告别会,有了你们的祈福,外婆会含笑走往天堂,外婆在天堂也会保佑我们都健康平安。外婆,安息吧,我们会永远的怀念您!追悼会外婆答谢词2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赵承贵老人,缅怀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寄托各位子孙、亲戚和朋友的哀思,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赵承贵老人是湖北省松滋市街河市镇栗林子村人。1923年农历正月十六出生,20xx年农历六月二十九因心力衰竭而停止呼吸,永远离开了他十分留恋的人世间,离开了他挚爱的子孙和亲朋,享年84岁。他的高寿,是上苍的恩赐。他的溘然长逝,让亲友们十分悲痛!赵老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终身热爱土地,甘当老黄牛。他勤勤恳恳了一辈子,也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将劳动的汗水洒满大地。他曾经身披蓑衣、脚踏草鞋,风里来雨里去,靠勤劳朴实的品格,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支撑起一个兴旺的家。他与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赵老饱受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在青年时期,他被反动派反动派抓过壮丁,惨遭摧残,身患重病,被反动军队丢弃在山沟后,一路乞讨回家,捡回一条命。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劫难。在人民公社时期,他为生产队养牛,被一头发疯的牛刺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只能看到一丝光亮,因公负伤成为终身残疾。这是他第二次死里逃生。赵老在面临灾难的时候,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他历经苦难,却绝不悲观,从来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用平静的心态与顽强的意志打造了人生的完美。赵老用宽容与厚爱善待他人,一生奉行“吃亏是福”的人生道理,具有克己忍让的高尚品德。他坚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老老实实做人,凭真本事吃饭。在此,我们应该讲述赵承贵老人含辛茹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感人事迹。他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多差,始终鼓励孩子们上学读书。他节约一粒粮、一分钱,全家总动员,支持两个儿子考学。大哥大嫂主动分担起家庭责任,辅助两个弟弟读书。赵老视力不好,经常弯腰驼背地一路摸行到学校,给两个儿子送米送菜。他自己却穿旧衣,吃粗茶淡饭,他为孩子们求学尽了最大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亲情作后盾,三儿子赵仙泉接连考上了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今在中央电视台任记者、主任编辑。四儿子赵先国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赵家其他几个子女也都自食其力、勤劳致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培养出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赵承贵老人的光荣,也是家乡人的光荣。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