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部曲线基础所有曲线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曲线)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消费者随价格改变愿意购置数量。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改变(反应需求和价格对应关系);需求两种改变情况: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需求量改变是:沿着既定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需求变动:因为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原因改变引发需求对应改变,这种改变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移(线移动)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消费者偏好增强;2、收入增加;3、代替品价格上涨;4、互补品价格下降造成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原因:当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消费者收入降低,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曲线)PS:价格;QS:供给量含义:假定其它原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改变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两种改变情况: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供给量改变是:沿着既定供给曲线进行,(点移动)供给变动:因为价格以外其它原因引发供给对应变动,这么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移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原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生产成本降低;B、生产技术提升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原因: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影响需求原因:影响供给原因:消费者偏好;1、产品价格;消费者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代替品价格4、相关产品;5、预期:无差异曲线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两种商品全部组合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全部各点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偏好程度是无差异。(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特征:①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依据:依照“多比少好”假定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依据:依照偏好可传递性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依据:依照商品边际代替率递减规律决定: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酬劳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它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个生产要素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出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直到出现负值。(1)劳动投入达成L1之前,劳动边际产量为正数而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而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而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成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平均产量曲线图形(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最大值。(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那一点开始,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速度上升,产量达成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速度上升。(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直线(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速度上升,产量达成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速度上升。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变动规律是一致。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1)、达成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成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逐步向横轴接(4)、不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曲线。(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M点前,MC<ATC,ATC下降;M点后,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