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护理查房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3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踝关节骨折护理查房学习教案.pptx

踝关节骨折护理查房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解剖(jiěpōu)概要/临床表现骨折愈合(yùhé)的分期骨折愈合是逐渐演进(yǎnjìn)的修复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血肿机化演进(yǎnjìn)期:约2~3周2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3骨痂改造塑形期:伤后6~8周并发症有哪些(nǎxiē)?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症、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ɡǔhuà)、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栓塞存在哪些护理(hùlǐ)问题1.体温过高2.躯体移动障碍3.疼痛(téngtòng)4.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肢体肿胀(zhǒngzhàng)如何分度?将肿胀(zhǒngzhàng)分度为3级。骨折后发生肿胀(zhǒngzhàng)的原因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后,患肢的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以及骨折局部均会出血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当机体遭受创伤后,全身或局部都会释放许多炎症因子,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这些因子一方面刺激神经发布疼痛信号(xìnhào),由于疼痛可反射性造成肌肉痉挛,导致静脉及淋巴管淤滞,回流障碍,造成其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发生组织间水肿;另一方面,炎症因子可导致血管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失调,造成够多的体液渗入组织间歇,最终导致肢体肿胀。采取哪些(nǎxiē)护理措施呢?1.迅速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2.适当(shìdàng)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3.在损伤早期局部可冰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4.密切观察患者的末梢血供情况。抬高患肢的目的(mùdì)是什么?是不是越高越好?一般患肢应高于心脏水平,抬高15度~20度。抬高患肢主要目的是利于患肢血液和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的肿胀和疼痛。但并不是(bùshi)抬得越高越好,抬得过高反而使患肢降低肢体内动脉压,在组织压大于静脉压情况下,抬高患肢也起不了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反而会降低肢体血压,加重组织缺氧和坏死。观察患者的血循是骨科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从(yīnɡcónɡ)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呢?护理(hùlǐ)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点,患肢的疼痛程度、性质;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的颜色、温度;患肢感觉运动情况;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要观察肢体远端的温度,温度较健侧低,甚至冰冷提示血循障碍;如果是动脉供血受阻,患肢呈现苍白,此病人警惕腘动脉受压;静脉受阻,为淤血性缺血,皮肤青紫。动脉搏动减弱或摸不清,即使动脉搏动存在,也不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增高的压力使供给肌肉血循的小动脉关闭,还不足以影响动脉血流,因此,仍引起重视观察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充盈时间是否延长,正常是1-2秒。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肢体剧痛,肢体两点辩别觉消失,时间长可表现为迟钝,严重时感觉消失转为无痛。肌肉缺血后表现为肢端肌力减退,活动受限,严重时足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者肢体持续肿胀(zhǒngzhàng),将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呢?若小腿持续肿胀的话(dehuà),压力继续增高,会使得神经、肌肉缺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患者广泛出现压痛、肌肉变得坚硬,会严重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可能会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骨筋膜(jīnmó)室综合症的概念骨筋膜室综合症(p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qiánbì)掌侧和小腿。(双骨)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fāzhǎn)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有:(1)疼痛。(2)活动障碍。(3)感觉障碍。(4)被动牵拉痛。(5)肢体肿胀。(6)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什么前臂和小腿容易发生(fāshēng)骨筋膜室综合征呢?这是由于局部的解剖特点决定的.因为前臂和小腿分别是有尺桡骨和胫腓骨双骨构成,中间有坚韧的骨筋膜。由双骨及骨间膜、肌间隔和筋膜组成的间隙区比较坚韧,无扩展余地,所以容易形成筋膜间歇综合征。而上臂(shàngbì)和大腿均为单骨,无骨间膜,其筋膜间隙由单骨,肌间隔与筋膜组成,较有弹性和扩展余地,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较少。导致(dǎozhì)患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因素有哪些?肢体出血流入筋膜间隙,而筋膜间隙的完整性并未破坏,积血无法流出而是内容物体积增加,使筋膜内的压力不断增高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患者骨折部位的处理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