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高校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高校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壮大,高校内部控制也愈显重要,而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对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历史、定义及目的进行比较,然后在COSO报告五要素的基础上,重点比较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内容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借鉴企业内部控制来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结论。关键词: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比较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方面,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普遍化,各高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扩大生源和校区规模,而高校内部控制研究比较滞后,无法跟上其发展的脚步,严重制约了高校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同为一个组织,其在内部控制方面有很多共同要求。我国学术界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开展得较早,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体系,这为高校内部控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与借鉴。高校内部控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汪惠兰,2010),而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对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二、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历史、定义及目的的比较(一)研究历史的比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相对于高校内部控制来说比较完善。而高校从计划管理体制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还不到二十年,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是从近几年高校腐败案件频频发生才开始的,因而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比较零散,高校缺乏统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二)定义及目的的比较财政部等5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将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借鉴COSO框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归纳为五个方面:(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3)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宁宏茹(2006)将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义为:高校党委、行政为了保证学校经营管理有秩序和有效的运行,实现高校经营管理的目标,维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及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降低高校运作中的风险,而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建立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高校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均是为保证其经营管理能持续有效进行并服务于其目的。不同的是企业以追求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不断盈利做大做强。高校则是非营利性事业组织,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追求学校的健康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学术交流的大舞台,其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师生,而通过内部控制能很好地提高学校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这也导致企业对成本效益及财物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而高校对成本收益和财物管理相对松散。三、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基于COSO报告五要素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进步,高校由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政府高度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已呈现多领域发展的趋势,这就导致高校与企业逐步靠拢。高校与企业同为一个组织结构,其内部控制在大的方面基本相同,例如控制的目的:保护财产的安全,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可靠,遵守法律法规,保证单位运行的效力和效率等;内部控制包含的主要要素相同;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相同;许多业务环节和组织结构相同;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相同;内部控制制定及实施的程序基本相同等。本文将基于COSO报告五要素,重点比较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之处。(一)控制环境1.高校与企业的决策体制不同。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和人员的权利,能自主对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作出决策和安排,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而在高等学校,目前还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办学自主权,如在招生过程中,高考科目的设置与分数线的划定,各类学位授予的标准及学分量、学费的标准等,政府还必须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高等学校只是在政府的监督和指导下,在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有办学决策权、用人自主权、招生分配权、经费使用权、校产处理权(孙荃、程晓?,2001)。2.高校和企业对内部控制关心程度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所有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心程度较高,因其直接关系到所有者的利益。高校的管理主体校长及党委更关注的是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以及高校的声誉,对高校内部控制关注程度稍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高校更侧重于社会效益(安红存,2010),这就导致高校管理者及教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使得高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