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白凡****1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的地区。下图显示纬度每10°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1~2题。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B.20°N~30°NC.30°N~40°ND.40°N~50°N2.南纬40°~50°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20°N~30°N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第2题,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小,人口稀少。答案1.B2.C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3~4题。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B.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黑土分布区淡水等资源丰富4.图示地区人口分布()①有明显的偏向于沿海的趋势②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增加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域是沼泽区④山区多于平原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黑土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密度大。第4题,图示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图示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大。答案3.B4.A下图显示了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及变化情况。读图,完成5~6题。5.十年间,这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A.豫、鲁、陕、陇、新B.鲁、豫、陕、陇、新C.豫、鲁、陇、新、陕D.鲁、陕、豫、陇、新6.图示内容反映出我国人口()A.南北分布差异大B.沿海地区增长慢C.东西分布差异大D.内陆地区增长快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情况。第6题,结合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差异大。答案5.A6.C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7.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8.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7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第8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答案7.A8.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波士顿创建于1630年,长期以来,该地人口稀疏,直到1820年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快速繁荣起来,欧洲移民潮的到来,使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1)1820年以前,波士顿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1820年以前,波士顿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较差影响了人口分布。第(2)题,工业化开始后,经济发展迅速,增加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答案(1)纬度较高,阴雨天多,天气冷湿。(2)工业化开始后,波士顿经济快速发展,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素养提升读图,完成1~2题。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重1.如果距海岸线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重最大的是()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2.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大洋洲。第2题,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岛屿、半岛、海湾、内海等。答案1.A2.C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3~5题。3.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减小②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大③在1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减小;1000米以上,人口密度减小速度变慢④在1000毫米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大;1000毫米以上,人口密度增大速度变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关于图中各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