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开题报告.docx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黔中隆起位于我国中南地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隆起之一,西接大巴山,东南连九华山,北接贵州黔南山地和大瑶山,南临珠江西江流域。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对于认识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地质资源勘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二、研究目的通过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包括:1.研究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揭示其形成演化机制和动力学过程。2.分析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区域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对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3.揭示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序列,揭示构造沉积作用及其对构造演化历史的指示作用。三、研究内容1.野外调查及取样:仔细绘制区域地质图,对样品取样,应对比对指标的分析结果及结论,实地跟踪验证解释学结果。2.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以电子探针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全岩有机碳含量及同位素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获取有关岩石的形成演化机制及沉积环境的信息。3.沉积学研究:结合野外观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揭示区域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探讨浅层构造作用的影响,尤其是新生代构造事件的影响。四、研究意义1.提高我国中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为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填补中南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的空白,为我国的地质学研究提供新思路。3.探索中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演化历史,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五、研究方法1.综合野外、室内和文献研究,全面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现状。2.在研究区域内采集岩石和沉积样品,进行系统分析和测试。3.运用流体包裹体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技术,获取研究区域地球化学信息。4.利用各种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区域的地质演化过程,揭示主要演化机制。六、预期结果通过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的系统研究,预计获得以下结果:1.确定黔中隆起及周边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并系统地评价其对区域地质演化的影响。2.揭示区域岩石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靠谱的地质信息和科学依据。3.确定区域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揭示新生代构造作用及其他因素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反应的古环境演化过程。4.对于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演化历史进行初步的探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七、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年:进行研究区域的野外调查、取样及初步实验室分析。2.第二年:进行样品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及有关实验室测试及文献研究。3.第三年:进行沉积学研究,并对整个实验室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八、参考文献1.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二叠纪-侏罗纪地层沉积特征(徐雷、王玉、秦美英等)2.黔中地区桥头组的正确区分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的意义(唐宗明、何祖源、徐学良等)3.茅坪-交口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对黔中隆起的控制作用(张鹏、邓卫红、金宝珍等)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