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归元寺导游词15篇归元寺导游词1我国有句俗话说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堂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这里的罗汉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浸。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废墟,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归元禅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为什么布局成袈裟形状呢在那里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九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蒲的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王章甫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甫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应已经明白我前面提到的“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样一回事了吧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和讲解不够详细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希望有缘还能够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爱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归元寺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是直接叫我的名字,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华中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和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而梅花也是武汉的市花。接下来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坐落在汉阳翠微路的归元寺,归元寺属于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归元寺之名出自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大概意思是:佛法相同,但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下面大家凭手中的门票随我从大山门进入寺院参观,信佛的游客可以在门口领取三支线香礼佛,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小山门,我们平常见到的寺院匾额大多是横向的,但归元寺寺名的匾额却是直匾,那是因为清朝的道光皇帝为嘉奖创建归元寺的白光、主峰二位高僧而恩赐归元寺玉印一方,直匾正是为了彰显寺院特殊的地位。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个参观寺院的常识,进入寺内的殿堂参观不能走中间的正门,中门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能出入,参观要走偏门,一般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另外要切记不可踩踏门槛,因为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归元寺的北院,院中的露天铜观音是由台湾佛教高僧赠送的,也是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的象征,前面就是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正门之上悬挂的民国总统黎元洪为归元寺题写的“胜大宏阔”匾额,那么一位民国的总统为什么要送匾额给归元寺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归元寺在辛亥革命中所作的贡献。著名的阳夏保卫战中,革命军在汉阳与清军激战时,粮站就设在归元寺内。归元寺因此也成了清军的攻击目标,寺内的一些殿堂遭到清军炮火的轰击,损失惨重。民国成立后不久,黎元洪就带头捐钱修葺归元寺内被战火损毁的建筑,并手书匾额赠给归元寺。藏经阁正厅供奉的是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是缅甸的佛教徒赠送给中国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归元寺的中院,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韦驮殿,韦驮殿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背面供奉的是威风凛凛的韦驮菩萨,为什么韦驮菩萨与弥勒菩萨会靠背而立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弥勒与韦驮原来分别是两座庙的当家菩萨。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人来人往,香火很盛。可是他不善管理,小偷小摸也常混迹其中,偷走庙里的东西。而韦驮恰好相反,一天到晚在庙里板着脸,十分威严,小偷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