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太子河区2024年公考之行测真题【夺分金卷】.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辽宁省太子河区2024年公考之行测真题【夺分金卷】.docx

辽宁省太子河区2024年公考之行测真题【夺分金卷】.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公考之行测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辽宁省太子河区2024年公考之行测真题【夺分金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①Gillian在屋子里随着音乐一个人快乐地跳起舞A:②⑤④③①B:⑤②④①③C:⑤④①③②D:②⑤④①③答案:B2.王局长有一天评价李某说:“他这个人呀,能做些什么呢?不能像农民哪有那个种粮食,不能像工人那样造产品,不能像战士那样保卫国家,也不能像商人那样赢利纳税。我对他失望极了。”根据王局长对李某的评论可以推断出()A:李某一事无成B:李某不劳而获C:李某什么都不会做D:对李某还需要继续了解答案:D3.桂林:北海A:红茶:黑茶B:氧气:空气C:墨汁:颜料D:开水:自来水答案:A4.沿着开放大道行驶,一座座建设中的高楼_____。在灰色膜网的包裹下,一些大楼虽未完全竣工,工地上却不见扬尘,也少有噪音。路旁绿树枝繁叶茂,街上行人悠闲漫步,很是_____中央活动区的定位。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错落有致贴合B:鳞次栉比适合C:美轮美奂吻合D:拔地而起契合答案:D5.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一项是:A:广义的扶贫扶志B:可怕的精神贫困C:打好扶贫攻坚战D:扶贫路上的拦路虎答案:C6.获得银牌和获得铜牌哪一个更让人高兴?绝大多数人都会断定,银牌获得者会比铜牌获得者更快乐些,因为他获得了更高的荣誉。但事实并不如此。铜牌获得者,虽然只是站在了第三名的位置上,但他们比银牌获得者要快乐很多。奥运选手们这样解释他们获得奖牌的感受:第三名会因为赢得了一枚奖牌而激动得颤抖;另一方面,第二名则会因为没能成为第一名而自我感觉像个失败者。得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造段文字意在说明()A:奥运竞赛结果的残酷性B: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C:运动员心理调整尤其重要D:奥运竞赛得到什么并不重要答案:B7.美感有时类似于灵感,只有在特定状况下才能产生。当公式的推导终于成功,或是忽然看懂一种繁难的理论,那一时刻的强烈感受不仅难以重现,也是不可转述的。晚唐的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他和韩愈共同推敲“僧敲月下门”之句并结为忘年之交之事自古传为佳话。然而他还有两句诗更是苦吟了数年-------“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于这两句诗他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然而后世却有人认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难吟”。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蕴的差别,但美感之难以传递也是极重要的原因,是以诗人自己也说“知音”方才能赏。A:美感很难向他人传递B:写诗就是在寻找灵感、创造美感C:世上知音难觅D:欣赏诗词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答案:A8.某地的房产税率为8%,如果一套两居室从220000元升值到275000元,那么房产税需要增加()。A:5000元B:4000元C:4400元D:4800元答案:C9.有三户人家,每家有一孩子,他们的名字是:小梅(女)、小媚(女)、小明(男);孩子的爸爸是老王、老张和老陈;妈妈是刘蓉、李玲和方丽。对于这三家人,已知:(1)老王家和李玲家的孩子都参加了少女舞蹈队;(2)老张的女儿不是小媚;(3)老陈和方丽不是一家人。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老王、方丽和小媚是一家B:老张、李玲和小媚是一家C:老王、刘蓉和小梅是一家D:老陈、方丽和小明是一家答案:A10.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的诗表达了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从根本上说明了A: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B:两岸统一迫在眉睫C:国民党元老诚心爱国D:台湾同胞强烈要求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答案:D11.3,4,6,10,(),34,()A:18,66B:20,58C:16,50D:28,45答案:A12.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索引擎。可是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怎么能不加考辨就当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