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1一、活动主题照亮自己二、活动目的为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我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鼓励教师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陶冶思想情操,开拓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形成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三、活动要求1、读书交流人员为35周岁以下的所有教师。2、交流时间为每人3-5分钟。四、活动安排1、3月22日业务学习时间各学科组组内交流读书心得,并最终推选出全校读书交流人员,语文组3人,英语组2人,数学组1人,综合组2人。2、3月29日下午进行全校读书交流。3、推选出参加现场交流的老师3月23日大课间时间到四年级办公室进行抽签,教师按照抽签顺序准备参加全校交流。五、活动地点组内交流在业务学习地点进行。全校读书交流在一号楼四楼多功能教室进行。六、活动形式学校组成评委小组,对最终参加全校交流的教师现场打分,评出一、二等奖。七、评委刘元海、张琴、殷恒生、王吉春、夏红夏、唐丽莹、黄佳阳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2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彭阳县中小学师生课外阅读工作实施意见》,我校开展了全校师生课外阅读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结合各班寒假读书情况,现将学校读书交流会活动安排如下:一、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使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二、活动对象1、学生代表:三到六年级每个班级推选3名学生。2、教师代表:xxx、xxx、xxx三、活动时间、地点时间:20xx年3月2日(星期三)下午活动地点:综合楼前四、评分标准1、中心明确,立意新颖,感受真实,启智怡情(4分);2、吐字清楚,语言准确,脱稿讲述,表情自然(3分);3、精神饱满,感情充沛,表达流畅,声情并茂(2分);4、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规范得体(1分)。说明∶每位选手限时5分钟,评委打分注意区分度。五、评委选定各年级语文教师。六、活动流程1、召开评委会,活动前准备。2、活动正式开始。3、活动结束后,现场统计成绩,现场公布评分结果。七、结果表彰按照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分三组评选,每组前三名选手评选为“阅读之星“。八、保障措施各班要按照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抓好选手推荐、活动前指导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未尽事宜,另行通知。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3为了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经研究,决定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全体教师。二、活动形式:1、每位教师须在认真阅读一本教育著作后,立足实践撰写一篇(或一篇以上)读书心得或体会,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经验交流会。2、读书心得上交方式为书面稿件和电子稿件。三、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四、活动要求:1、各教研组积极组织、动员,激励教师根据自身的个性需求,进一步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获取足够理论支撑,力求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上有实在的收获和提高。2、读书心得或体会形式要求多样化、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侧重阅读后的感受。字数2000字左右。3、书面稿件(A4纸张,标准格式,标题3号宋体,正文小4号宋体,间距标准)1份放入“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袋”;电子稿件发送邮箱xxx,学校将组织编辑刊印校级读书心得专辑。教师读书交流分享方案4一、指导思想:为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我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每学期每位教师“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写好一篇读书心得,参加一次交流活动”,积极为老师搭建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活动目标:1、阅读教育名著,促进专业成长;阅读百科经典,丰富升华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2、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在阅读中提升修养,拓展人生,愉悦身心,静享幸福。3、让“学习、实践、反思”成为教师职业的行为方式,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勤勉的实践意识、深刻的反思精神,消释教师的“职业倦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教师职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