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研员述职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研员述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研员述职报告1课程改革有序地向纵深推进,我的教研工作以课改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来总结、推广课程实施过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现我区小学美术、音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各学科工作的新突破。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强化研究与反思意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课堂教学实践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师们开始觉得仅在操作层面打转还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探寻。身为教研员,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育科研实效化,全面促进我区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指导教师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教研工作中我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二、深化备课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深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指导,结合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课堂教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研究研讨和训练重点为:①使教师具有依据新课改理论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②使教师具有初步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③使教师具有学科整合的能力。④使教师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的能力。三、加强师资培训,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新课程为核心内容,围绕专业知识更新,专业能力训练提高和基础教育新教材等方面进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进程中的好做法,解决在此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骨干教师培训、使用、管理机制。对骨干教师要给他们压担子、给任务、落实责任,对他们要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成为新课改的先头部队。开展“传帮带”共同提高。在新教师和骨干教师中树立一批品牌教师,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做课机会,理论辅导讲座机会,参赛机会,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及知名度,创我区品牌教师。四、努力探索培训模式,完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研修的作用,尝试建立教师博客群,组织网络教育论坛,引领教师在网络研修中不断提高。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教研员述职报告2回顾紧张忙碌的教研工作,有很多值得归纳总结的成绩。作为一名地理教研员来说,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研方向,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是我工作的指导思想。任职以来,我乐此不疲地为尚义教育教研出力,心甘情愿地为各位同仁服务,竭尽所能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科特点,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科工作中心。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以研强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引领广大教师尽快成长、成熟、成名。以下我从三个方面做如下工作总结:一、重视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虽然从教二十多年,一直在一线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作为引领全县地理学科的教研员,我觉得我的经验远远不够,为此我更加努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工作之余常常利用多种途径学习时事、政治常识和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明辨是非,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积极配合教育局、教科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顾全大局,服从单位工作安排,能独立按时高质量完成单位布置的各项任务。三是以身作则,从不无故缺勤,迟到和早退,认真履行单位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四是潜心教研,认真学习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研。每学年,我都要认真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钻研大纲、教材,进一步把握学科特点。每参加或组织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认真写反思、总结或报告,以便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二、认真组织强化研究1、本人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学习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方面小有收获。在教学研究方面,我本着“立足课堂,拓展能力,适应课改,培养新人”的工作思路,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在继续搞好典型带动、分片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尝试了开展校本教研方面的工作,积极引导基层学校、教师立足校本,深入推进课改。除完成本所的常规工作外,一年来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课堂,扎根学校,采取“听、说、评、议”的形式与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走进一线教师听课。任职以来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