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干部执政方式转变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干部执政方式转变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以上,城镇化率继续保持增长,城镇基层管理问题日益成为焦点话题。基层干部是城镇中最底层管理者,但其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责任重大,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化率持续保持增长的情况之下,基层干部执政方式必须转变,才能达到城镇化率提高的需求,才能满足基层的民主政治、经济模式、公共基础、干部建设等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关键词城镇化基层干部执政方式作者简介:魏平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秦婷,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政治经济学。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07-02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及基层干部执政问题探析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具体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城镇化率又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笔者认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初期我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之下,首先发展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大项目带动了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百分点得到了提高,这个阶段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第二阶段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行改革开放,在思想方面打开了闸门,在户籍限制上得到了放松,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城镇化率得到提高,这个阶段是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时期,城镇化率持续上升。第三阶段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至今。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民的眼光投向了全球,随着农业税的减免,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机制形成,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这时期城镇化率加速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基层管理日渐成为社会稳定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由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成。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由村长及支部书记组成基层管理组织。村干部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基层干部又是和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群体,基层干部的执政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基层干部主要执政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层干部建设等等。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基层干部执政方式已在悄然发生转变。本文以成都市郫县农科村基层组织为例进行剖析研究,阐述了农科村基层干部执政方式的转变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二、成都市农科村基层干部执政转变农科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境内,距成都市区28公里,离县城8.5公里,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2300余人,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改革开放以前,农科村和普通行政村并无大异,管理形式以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为主,经济模式以农耕为主,公共基础设施简陋,村民文化比较落后,基层干部发展意识浅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其纳入城镇化规划以后,农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和农科村基层干部执政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一)管理形式的转变管理形式主要由“执行型”管理向“执行型+服务型”管理转变。农科村以村长、支书为主的干部首先在原则上执行上级各项的方针政策,加强村内综合治理,维护全村稳定,处理群众各项矛盾等。其次在具体问题上,他们具有责任感,具有担当、具有肩膀,低下腰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尽可能的为群众提供帮助,遇见事情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从群众角度考虑及处理问题。民主形式已由家族式向民主选举转变,在农科村主要分布三大家族,分别是徐家、刘家和何家,外姓人非常少。据传统,该村以往采用家族式的管理,近年来农科村最新两届的村支书都是外姓人,而且均以高票当选,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与支持。应证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古语。农科村支书说“做一名有责任的村干部,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非常必要”。(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科村以种植业为主,出现了大批花木种植能手,整个农科村成为大型花木生产基地,以出售花卉草木为主。随后在有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带领之下,农户搞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