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等后续学习打下铺垫。(二)重点难点分析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所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我综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三说学生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奥运会奖牌榜”“苹果买卖”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四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拓展运用,巩固新知;质疑问难,归纳总结。(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节课开始,我是设计通过师生的谈话创设情境来引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刚过去的八月,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了一场盛会。(相信孩子们都会很兴奋地说:奥运会)。这场盛会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开心与感动。现在,我想和同学们再次回顾一下本次奥运会的奖牌榜。”接着,我就出示奥运会上前十名的奖牌榜。北京奥运会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话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这也是有数学知识的。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奖牌榜,思考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1)中国的奖牌总数是日本奖牌总数的几倍?(2)美国的金牌总数是中国金牌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如何计算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问题是很容易的。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100÷25=436÷51=12/17这时我将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揭示课题,引出比的概念。刚刚这些问题,我们都是运用除法算式解决的,象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关于比的知识。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也突显了本节课的内容。(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100÷25=100:25老师先板书,然后让学生汇报各项的名称。根据比的意义,学生思考100:25等于多少?让学生说出:100:25=100÷25=4。指出:4叫作这个比的比值。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老师示范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中国的奖牌总数与日本的奖牌总数的比是100:25。请学生仿照老师的书写,写出美国金牌总数和中国金牌总数的比。接着,我组织学生回到奥运奖牌榜,自己找两个量来说一说,写一写。先是由个别学生说,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我们刚才学习了什么是比,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那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在回答这些比的时候,特别引导学生分析,路程和时间的比,比值就是速度;总价和数量的比,比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