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说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XX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县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成果明显,但医改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还有很多体制性、结构性的难题没能突破,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形势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针对改革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调研和思考,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前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果(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落实医改保障。一是加强组织管理,调整了XX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卫计、发改、财政、人事社保等部门紧密配合,形成改革合力。二是落实责任,印发了XX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任务和职责。(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服务能力。一是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县中医骨科医院加挂XX县第四人民医院、潼川镇中心卫生院、潼川卫生计生事业管理办公室牌子,承担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二是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强化了岗位管理。三是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在医院总支出的35%以内。四是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减轻患者实际就医负担。五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能力建设。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先后通过四川省“数字化医院”评审。(三)打造卫生中心平台,统筹利用资源。一是打造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全县急救资源,独立设置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二是打造卫生财务核算中心,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模式,建立会计核算管理中心,加强医院精细化地管理,通过对各单位财务工作的全程监督,杜绝违规资金使用,减少不合理开支。三是打造临床四个中心,依托县人民医院的人才、技术、信息及设备等医疗资源优势,组建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四是打造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接入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改造居民健康卡的使用环境,实现上联下通。(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降低药品费用。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级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镇乡卫生院100%纳入县统一支付基本药物货款。二是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明显下降。三是医保报销比例明显上升,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5%。四是加强基药考核,出台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考核实施意见,通过村卫生室的规范管理,全面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上下联动。一是建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县级公立医院与各镇乡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提供了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条件,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二是实行区域协作。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共享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未开展的辅助检查,可在县内其他医院检查,实行检查结果互认。三是落实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落实对镇乡卫生院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将骨干医师派驻镇乡卫生院,促进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受益范围。一是提高保障和管理水平,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比例分别达到39.54%、71.56%,新农合住院政策范围比为76.71%,门诊费用规定限额内100%纳入报销。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二是完善大病保障制度,将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22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三是全面实施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统筹资金购买大病商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就医负担。(七)转变公卫服务方式,促进健康管理。一是思想引导转变“重医轻防”观念。强化职工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的意识,引导思想观念由“重医轻防”向“医防并重”转变,管理理念由“重服务数量任务”向“重服务质量效果”转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有机融合。二是创新管理构建“医防并重”机制。推行乡村健康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健康管理服务责任团队,突出防治结合。三是逗硬考核注入“主动服务”活力。将网格内服务对象数量、完成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综合群众知晓率、满意度等评价指标,通过改革服务方式和逗硬绩效考核,促使医护人员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投入转变、由坐堂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在7个镇乡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乡创建活动效果明显,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八)强化基层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将基层医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