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社会与文学思想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抱朴子外篇》社会与文学思想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抱朴子外篇》社会与文学思想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抱朴子外篇》社会与文学思想研究的中期报告2021年6月3日,本研究项目组完成了《抱朴子外篇》社会与文学思想研究的中期报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抱朴子外篇》的分析研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学思想的影响。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对《抱朴子外篇》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以下研究思路和框架:1.《抱朴子外篇》是一部关于天地和人的哲学著作。其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2.《抱朴子外篇》主要讨论了天地四象和人的精神修养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天地四象包括阴阳、五行、四时和八风,人的精神修养则包括内观、外观、慕道和视死四个阶段。这些内容对于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3.《抱朴子外篇》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其提出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虚静之道,万物皆备”,等思想,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期报告主要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具体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抱朴子外篇》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和比较。在对多种翻译版本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目前流传的《抱朴子外篇》版本存在翻译上的差异和歧义,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2.探讨了《抱朴子外篇》中的“言之难于传”的问题。不少学者认为,《抱朴子外篇》中很多理论和思想难以准确表达和理解,这也是对其翻译和研究的一个挑战。3.分析了《抱朴子外篇》中的道家思想和其与儒家思想的对比。《抱朴子外篇》主张内观和虚静之道,与儒家的治世思想有所不同。此外,道家注重个体的修养和自我完善,而儒家则强调社会与伦理的规范和实践。综上,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抱朴子外篇》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学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其翻译和理解仍存在较大难度。我们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更全面地认识和探讨《抱朴子外篇》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