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通用读书名言警句2020年通用读书名言警句锦集100句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以下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读书名言警句10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2、一生建树唯知识,百岁成功有辉煌。3、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佚名4、读点专业书,文学作品、历史、地理全要读。养成习惯,再忙再累,每天也要读两个钟头。——夏衍5、周叔弢奉古人爱书:"毋卷脑(书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液揭幅。方是读书人之品德。"——周叔瞍6、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明显的目的;二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三是为了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四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整整一所大学。人凭借读书以体验往事,不是像在科学中那样只拿最后的、已弄清楚的结论,而是像旅伴一样,一同起步,一起迷路。读报刊杂志固然好,但我说的是读书,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8、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我们以为案头只能摆两本书,一本是精读的;另一本是泛读的,作为调剂。读书不能见异思迁。今天看看这本好,明天又觉得那本好,这一本未读完,又转过来读另一本,这样只有浪费时间。——夏承焘9、如果说在文化禁锢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拼命地阅读手头能找到的每一本书,想从一枚贝壳中吮吸出一个大海,从一线漏下的光中吸收一个太阳的光和热,那么,在出版物繁荣的今天,我们应该读一些真正好的书,一些能把我们引向深邃而浩瀚的大海而非枯水的沟渠的书。——何怀宏10、我在饥饿的时候将书当作肉,在寒冷的时候将书当作裘皮,在孤独的时候将书当作朋友,在忧愁的时候将书当作美好的音乐。(今人译)——尤袤11、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王符1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培根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4、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15、虽诵千章,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恶。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佛陀法师16、读重要书籍时,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尽作艺术享受;第二遍大拆卸,像机学习拆卸和装配机枪一样,仔细考察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他们的联第三遍自浏览,求得一个技术的完整印象。’——王汶石17、有人主张读什么书都要循序渐进,对每一个难关、每一句话都要搞通弄懂。我认为不能绝对化,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读每一本书一遇到不懂的地方都要去死抠,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就会像小脚老太走路那样,走走停停,举步不前,进度就太慢了。我认为读书也可以学三级跳远的方法,首先要弄懂最要紧的地方,次要的地方一时弄不懂可以跳过去。因为有些问题初看时可能不懂,但等你读完一二章后,不懂的地方可能就会清楚起来。——钱伟长18、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19、书是世界,读书是看世界。析世事浮沉,观人生百态。书是生命,读书就是阅读生命,体验人生真谛,塑造感性自我。20、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蛮横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迷惑。只要高尚的组织体,才能到达信仰。——契诃夫21、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2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英]培根23、书本应该依据科学,而不是让科学去依据书本。——[英]培根24、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25、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2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作者:(清)袁牧27、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28、为善最乐,读书更佳。——阮葵生29、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语3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31、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作者:《对联集锦》3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3、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德]马克思34、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英国)培根35、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当代作家柯灵3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作者:巴罗37、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38